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桂荣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能仅靠简单的传授、反复的背诵及规范的训练,更多地应该是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参与、合作、交流、实践与体验,才能帮助他们实现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应是第一线教师努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就能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巧妙的问题,设置悬念,鼓励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同时,针对初中学生好动善思的特点,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状况,尽量多的开展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活动,比如,一天自学一首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质;热点播报,一人说,大家听、大家评,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还可分小组开展一些专项语文活动课,比如语文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手抄报比赛、成语接龙、诗歌朗诵、说广告、节目主持、小辩论……活动应设计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通过这些富有吸引力的课内外语文活动,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不断提高其语文素养。
二、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未来社会的“文盲”,并不是指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于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主学习的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这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也是确保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活动过程要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自行探索、自己发现的过程。学法指导应符合“理解――迁移――运用”的认知规律,做到“范例引路,理解学法――尝试自学,练习迁移――触类旁通、活用学法”,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熟练运用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有整体的方法,如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阅读不同文体的方法、领悟文章主旨、体悟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等;也有部分的方法,如体会句子深层含义的方法、读懂读透一段话的方法、概况语段。
内容的方法等。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法指导中不应贪多求全,而应该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方法,做到一课一得、一法多练,使学生学有所得。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是否面面俱到、毫无闪失,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例如,初中散文的教学,名家名篇散落在各册课本中,行文奔放不羁,语言优美隽永,学生初学时往往看而不懂、学而不透。此时,教师不妨讲讲散文的写作特点,指导学生明确散文阅读写作的常用方法,如写景散文偏重于抒情,可抓住文章的感情脉络去感悟;状物散文多借物喻人,可教学生寻找物与人的相似点,感悟人的精神品质;说理散文可找出文中富含哲理的句子细细品味……授之以法,引之以路,方可使学生学之有味,操之有道,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地发挥。
三、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学习
有良好的习惯是学习必备的条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习过程逐步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的学习行为方式,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地促使学生终身学习,这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语文习惯的任务。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把中学阶段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起点。由于个人能力存在差异性,对学生的要求应从实际出发,慢慢培养其习惯,使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也要相应降低台阶,为各种类型的学生设下不同的知识平台和目标要求,这样人人皆可跃一跃摘下树上的“苹果”,努力一把都可以攀上去,使学生对自主学习充满信心。一段慢而不快、稳而不急的自主训练后,应使学困生也逐渐养成各种自主学习的习惯。一个良好习惯形成后,再实现下一个目标,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每一个阶段都在考验学生的自主意志,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另外,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让好的习惯在足够的时空内发展,控制不良的习惯滋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思考、探索、创造,学生才能不断独立自主地学习新知识。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教学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河北隆尧县东良校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4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