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宏杰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如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而只知盲目计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变成书呆子,闹出大笑话。现在,有些学生学数学学不好、学不活,其中主要原因是脱离实际。如有学生解答应用题时,结果是“做一套衣服要用布50平方米;汽车每小时能走1200千米;甚至还出现过每小组人数是12.6人;孙子的年龄比爷爷的年龄还要大;圆柱体通风管有两个底面;游泳池也有盖……”等等,根本不符合实际的种种笑话。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笔者在这方面坚持做过一些探索和尝试。下面谈谈几点做法。
一、 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摄取生活中的数学,收集数据资料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发掘生活中的数学,收集数据资料。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如教学“时、分、秒”前,布置学生搜集不同的时钟进行仔细观察,找出它们的特征,为教学这部分内容做好充分准备。学习“元角分的认识”前,要求学生准备各种面值的纸币或硬币,说说元角分各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用人民币买一两件物品。讲统计知识前让学生统计小组成员的数学单元成绩,请他们当小记者到学校某个年级调查男女生人数并做好记录。这些都是学生容易办到的而且也喜欢做的事。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形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
二、 课始巧妙导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激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对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感到困难乏味。教学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巧妙设疑,引入新的知识境界。如讲“圆柱体和长方体(或正方体)比较”时,根据圆柱体比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积大而它的表面积有比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小的特征,我从生活实际中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桶、口杯是用圆柱体(或近似圆柱体)而不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因为圆柱体用的材料少而容积又较大)”?又如讲“三角形的特征时”,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我问学生:“设计自行车架为什么要用三角架?”学习“简便运算”时,向学生讲述售货员能很快算出货物的价格的事等。这些都是数学在生活实际中具体应用的例子,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对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很有好处。
三、课中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新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我在教新知识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性材料进行直观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讲“长方形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介绍常见的箱子、粉笔盒和盖房子用的砖,这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后,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根据教师所举的例子找出它们的特征,一下就说出很多物体。如橡皮擦、文具盒、新华字典、比较厚的课本(容易看出来)、钢笔水盒、柱子等等。这时我抓住时机进行点拨,请学生把刚才所举的例子进行仔细观察,结合读课本,思考、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特征。通过实物观察,读书、思考、讨论,学生很快就认识了长方体和方体的特征。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分别制作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使学生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感性的具体认识,容易记忆,懂得运用,为学习它们的表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 巩固练习,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提高解题能力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周围事物,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如学习“行程问题”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每天上学坐车、骑自行车、步行要几分钟时间才到学校,平均每分钟走多远,你家到学校约有多远?自己根据已知条件的变换,编出几道不同行程问题的应用题。这样就不会出现汽车的时速是1200千米这一类的问题了。又如学习“百分数”后,让学生计算当天的“出勤率”,每次考试中的“优良率”、“及格率”、“平均分”等等。这样,学生学得自然、轻松、有趣,既容易学好,又逐步培养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扩展数学知识
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地考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解题和应用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如我讲“土地的测量”时,组织学生到校园或空地进行实地测量,并绘图计算土地面积,验证书上“土地的测量”这部分知识,理解1公顷有多大,1平方千米有多大,再让学生想一想,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又有多大。这时,我因势利导渗透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教育他们要保卫祖国领土,长大后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拂晓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4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