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情境,激活语文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冰华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合作的动态过程,要求教师因教材因环境适时适地的即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醒学生求知的心绪,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语文课堂成为放飞梦想、展示青春灵性和迸发智慧火花的殿堂。
  
  一、故事导入,引发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教学中利用故事导入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迫切想了解其中奥秘,产生强烈探究和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故事可以启迪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的思维呈多元化发展,在乐学中接受教育。如教学初中语文的一个知识短文―《说话要注意方式》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马克・吐温的故事。
  一天,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在海边散步,迎面碰到一个脑满肠肥的大富翁。富翁对马克・吐温说:“我从来不给傻瓜让路。”“先生,我和您正好相反。”马克・吐温说完,绕开富翁向前走去。
  故事讲完后,学生很兴奋,课堂气氛便进入了高潮,同学们在笑声中领略到马克・吐温高超的语言艺术,也知道了在不同场合,对不同身份的人应讲究说话方式,否则将会留下许多笑柄。
  
  二、语言熏陶,积淀文化底蕴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课文都是些文质兼美经典之作,富含对人生、社会、生命的解度和求索。但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作者用或酣畅淋漓或委婉含蓄地笔法来表达自己的“志”和“情”。教师可利用这个特点,用一些带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去渲染和烘托,让学生了解作品以外更多知识及相关联的事情,拉进了文章远离现代生活的距离,在未学文章内容前先嗅到作品的气息,更好地使学生和作家心灵上达到共通,产生“知己”之感。如教学《背影》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一种舐犊情深的关爱。每个人都是在温柔而温暖的襁褓中长大,也是在终极呵护下成长的。亲情有时会超越生命的底线,成为跨越时空的牵挂。千古年来,书写和讴歌亲情始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笔下的一篇感人至深的亲子散文――《背影》。
  又如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是这样介绍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快乐而难忘的童年,他的童稚、他的纯真、他的可爱,也都深深地镂刻在每个人的心灵底处。我们遥望和回眸自己的童年,许多乐趣仍回味无穷,许多乐事犹历历在目。掏鸟窝、捕麻雀是男生所爱;跳皮筋、做迷藏是女生特长。童年是一杯醇酿老酒,愈久弥香;童年是一本经典古书,越嚼越香。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童年又是怎样度过的?有哪些让他难忘的趣事?今天,就由文学大师鲁迅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归到他的快乐童年吧。
  用这种带有些文学色彩的语言来介绍作品,对学生学习语言是一种启迪和陶冶,让其在不自觉中感受到了语言的磁性和魅力,无形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提升了文化素养。
  
  三、联系实际,活化语文知识
  生活是万花筒,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既容纳真善美,又包罗假恶丑。但生活又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庞大素材储备库,有许多语文课堂所需要的鲜活材料。这就要求教师明辩真伪提炼精华,注重生活中的细节化,抓住触动心灵的那一抹感动,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调动学生的生活情趣,去体验生活的感受。
  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对于谁是杀死孔乙己的元凶展开议论,借此我执导了一堂“公判大会”,让扼杀孔乙己的犯罪嫌疑人登堂亮相,公审公判,量罪定刑。通过争论使学生明白既是孔乙己个人命运选择的悲剧,也是科举制度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的悲剧。现代的情景走进了古代文本中,古代文本又富有了现代人的生活气息,学生兴趣高涨,参与性很高,很快容进了文本、课堂和生活,开启了智慧之门,舒展了青春的灵性。又如在现实生活中被传的沸沸扬扬的杨立娟苦追刘德华一事,我也引进了课堂,在语文课设计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辩论赛,辩论的主题是“杨立娟追星精神可嘉”和“杨立娟痴迷追星行为可耻”。通过唇枪舌战,面红耳赤的争辩,学生对崇拜偶像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生活观和是非观。
  
  四、开展活动,丰富语文外延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学活动的主题是学生,学生反感管束式和强制式学习,而崇尚和向往的是在活动中参与,寓教于乐,他们愿意在充盈着强烈的生活气息,富有浓郁情感色彩的活动中体验成功带来的欣慰和快乐。因此,教师应该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而且学的开心快乐。可以采用猜谜语、对对子、讲典故、画肖像等方式去撩拔学生学习的神经,多角度地去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如我在业余时间开办诗文朗诵会,指导学生要用心去领会《春》的希望和活力,《听潮》中海的平静温柔和激昂狂野,《最后一次演讲》中闻一多那怒不可遏,以生命保卫正义的浩然正气,《出师表》中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深至诚,《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击节箴言。在朗诵比赛中,指导学生比一比谁朗诵的情感到位、节奏明快、发音准确;赛一赛谁走进了作品、找到了作家原创时的滋味。又如在课余学完《琵琶行》后,对照诗人的心境和作品的主题,我让学生即席为诗人写对子,有学生当场就写下“一次邂逅,一曲琵琶,勾留两人情;几经转徙,几番失意,造就千古才。”的好对子,其他学生也纷纷拿起笔一比高下。丰富多彩,形式不一的课堂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主体参与求知的欲望,在兴奋中受到文学的熏陶,接受了教育。
  语文课堂应该是激情与智慧的飞扬,更应该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乐园,只要教师注意创设各种积极合理的教学情境,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激情澎湃、兴高采烈中体验乐趣,深谙道理,明辨是非,提升素养。(作者单位:河北巨鹿县闫口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42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