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学习兴趣匮乏的原因分析及矫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开锴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体育教学中应采取有力措施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而如何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乐趣、体验什么样的乐趣是其中的关键问题。
  
  一、传统体育教学辩正
  
  1.教学方法呆板
  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爱好的有效手段。然而,传统教学实践中, 教师标准过高,对学生要求太严,教学手段简单,不灵活,对学生训斥过多,造成学生心理障碍,不愿和教师配合教学内容及方法
  2.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内容新颖,能诱发学生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富有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但传统教学中教材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评价方法单一
  所有学生一个标准,造成先天素质好的学生永远好,那些先天素质差的学生无论怎样锻炼,也追不上他们,分数总是低,长此以往,就挫伤了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
  4.场地、器材匮乏
  场地、器材是一堂体育课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学生对场地、器材布置有极大的兴趣场地、器材的安排是否合理、新颖,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有力保证。在传统体育教学中,由于场地不健全,器材匮乏,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二、体育学习兴趣缺失原因分析
  
  1.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一直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家长、老师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导致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学生上体育课往往不思进取、好恶厌劳、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对完不成学习任务缺乏应有的耻辱感,更不要说培养起体育兴趣了。
  2.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
  其一由于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淡漠,可以说学生就没有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想法;其二由于应试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学生平时绝大部分时间被占用,想玩不会玩;其三身体发展的性别差异大于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男女学生在身体发育的不同时期,身体形态、机能水平、运动素质、运动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而且男女学生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不同,往往受情绪影响而淡薄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3.教师因素
  传统教育是“师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本,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再加上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不新颖、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有些体育老师甚至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的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
  
  三、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教师不仅要统一安排教材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那些爱好体育,又有一定运动专长的学生,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更深刻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1.改进场地器材
  目前我国许多小学的体育器材和设施基本上是一种摆设,多数是成人的标准,竞技色彩太浓,尤其是农村学校尤为严重。比如篮球架太高,孩子们够不着,球的分量太重,孩子们拿着累,这大大影响了学生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对体育课望而生畏。体育器材、设施的规格标准必须要有教育性、科学性、安全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因此,广大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征“缩小”体育场地器材。这样才能很好地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2.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
  评价是一种手段,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只有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制度才能起到激励学生的目的。所以在新课标指引下,我们应制定既看最终成绩又注重进步幅度的综合评价制度,这种评价制度的建立能有效克服旧评价制度只看最终结果的弊端,有效提高素质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体育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堂练习时可以运用竞赛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一般在竞赛前让学生练习几分钟,这样每
  组为了取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风气。进行比赛时,同组的同学就会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同学间的感情交流,克服独生子女的任性、娇纵、自私等不良品质,使情感得以升华,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的发展。教师还可利用各种比赛形式,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同学间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个人意志和竞争意识,培养耐挫能力。
  4.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应积极引导,多鼓励。例如,在铅球测验时,对一些确实因身体素质差或身材矮小、力量差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明确地指出他们的技术并不比别人差,而只是素质和先天条件的差别,要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不足,利用其他优势项目弥补本项的差距。鼓励他们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逐渐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有意识地调整学生的心理。
  从学校现状来看,体育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发展和终身体育的课程内容,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自愿地去活动。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艺体教育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4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