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目前,学生学业拖延的问题呈现出普遍化、严重化、年轻化趋势,通过访谈和调查,本文详细阐述了拖延症的表现特征和危害性,从心理认知和教养环境等方面具体分析儿童学业拖延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矫正方法。
  拖延症 学习效能感 普雷马克原理
  【中图分类号】G 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3-0012-03
  每位教七年级的初中教师,都会毫无例外地遭遇家长们的质疑:“孩子在小学时候,学习成绩挺好的,每门学科都能在90分以上,怎么一到初中成绩就差成这样呢?”与此并驾齐驱的是,超过70%的家长反映,孩子十分磨蹭,有着严重的拖延症。通过访谈和调查发现,正是由于小学阶段严重的拖延行为习惯,导致学习十分低效,进入初中后,随着学习的科目增多,课业难度加大,学习成绩自然就明显下降。
  1.儿童学业拖延的现状
  (1)儿童学业拖延的内涵及表现
  拖延症:一件事明知要做,却就是没有办法让自己开始做,这就是拖延症。拖拉、焦虑、负罪感,这三者构成了拖延症的全部症状。中小学生面对的“学业拖延”产生的危害不容小觑,很多学生声称自己是拖延症受害者。学生的拖延症表现为:缺乏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个体作业成绩下降、有焦虑内疚等负面情绪。
  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具体表现是:⑴学业任务执行前的拖延,即将学业任务推到最后,尤其是家庭作業。不管是放学后、周末还是寒暑假,开始的时候都选择玩,或玩手机、电脑游戏;或看电视、电影;或与同学朋友一起闲逛、发呆;或浏览网页、网络聊天,直到睡觉前、周日晚上或假期即将结束时才想起还有许多家庭作业未写,然后焦虑地、匆忙地写到很晚。⑵学业任务执行中的拖延,即在完成学业任务过程中的磨蹭与拖拉。不少孩子,看起来很乖,学习似乎很认真,能够完成作业,字也写得端正,吃过饭就进房间安静地写作业,可动作太慢或长时间发呆、走神,往往十分钟的作业半小时都完不成,学习效率十分低下。有的则是学习习惯不好,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时不时地停下来去喝水、上厕所、吃零食、甚至是看电视、听音乐,或是边听音乐边写作业。
  (2)儿童学业拖延的危害性
  一件需要做而没有做的事情,且个体可以预见拖延行为在将来产生的不良影响,期望避免却又缺乏自我约束力时,便会产生焦虑。焦虑情绪是拖延症最直接的危害,就学生而言,学业拖延产生的焦虑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能感,低水平的学习效能感,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拖延本该及时完成的学习任务,会导致其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而课程的连续性则使学生很难跟上学习的节奏,从而选择继续拖延,甚至破罐子破摔,放弃学业。
  拖延的另一个最大的危害就是误事,它会破坏和别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如果在和别人配合的过程中总是拖延的话,很多人就不愿意跟你合作,你会慢慢的失去合作伙伴,当儿童处于被孤立的境地,就会失去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判断,产生心理上的自卑或自闭,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3)儿童学业拖延的普遍性
  在六年级受访的103位学生和家长中,有72位家长反映自家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拖延症倾向,放学后总是先玩再写作业,或者写作业的过程中磨蹭、动作慢,每天花很长时间完成并不繁重的课业任务,有65位学生觉得自己有拖延倾向,无法很轻松地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这些孩子大都陷入了“拖延到最后磨蹭到很晚勉强完成任务睡眠不足疲惫听课低效学习更加拖延学业任务”的恶性循环。近67%的比例,足以说明儿童拖延症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2003年,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Wendlien教授做了关于拖延元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与拖延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容易拖延。在性别差异上,男性的拖延行为比女性要稍微多一些,而智力测试则与拖延行为之间相关不显著。早发现、早干预,有利于儿童拖延症的矫正,因此,关注并研究儿童拖延症问题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2.儿童学业拖延的成因分析
  (1)缺乏时间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调查显示,大多数小学生缺乏时间观念,对如何管理时间没有明确的计划,对点滴时间不知爱惜,使得大部分时间在玩游戏、看电视,玩耍、闲逛中度过,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形成惰性,更加漠视时间的价值。造成小学生时间意识缺乏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小学生还处于儿童阶段,对时间还没有概念和意识,他们时间的管理行为是被动的,主要由父母和老师安排,自己既没有时间管理的体验,更没有时间管理的经验。其次,小学生对未来缺乏认识,不可能长远考虑到未来升学和就业问题,所以现在根本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没有任何压力和紧迫感使得时间意识极度匮乏,大把的光阴都处于机动状态。
  (2)感知阀限值提升,对刺激做出反应的灵敏度钝化
  信息化时代,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多元化,各种音频、视频及三维动漫,这些都是强度较高的刺激,21世纪的儿童自出生以来所接触的知识,或动作活灵活现、或声音惟妙惟肖、或色彩斑斓、或声色兼备,使得知识更加形象、直观,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大大钝化了学生对于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灵敏度,提高了儿童感知阀限值,只有在面对更大强度的刺激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习惯于高强度刺激的孩子,在面对低强度的刺激,尤其是黑白的、静态的书面学业任务时,他们很难高度集中注意力,因而在执行学业任务的过程中会出现长时间发呆或走神的现象,有些孩子甚至根本就坐不住。
  (3)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
  由于父母的普遍过度焦虑,致使孩子们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学习,周末和寒暑假都被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充斥着,单一枯燥的生活内容、繁重的学业负担,严重挫伤了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他们无法抗拒的、大量的学业任务,大部分儿童选择回避,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一直往后拖延。
  另外,不少焦虑的家长大量压缩孩子健康游戏、正常休息的时间,使得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其实,小学生学习的科目较少、内容简单,完成正常的学业任务,根本就不需要如此充裕的时间,就时间的供需关系而言,绝对是供大于求,这在客观上为儿童低效学习,挥霍时光提供了可能。同时,具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孩子们知道,如果很快就完成任务的话,也不可能被允许痛快地玩耍或休息,还有可能被增加新的任务。于是,他们就会选择在完成学业任务的过程中懈怠、磨蹭、使得学业任务执行的过程变得尽可能漫长,让家长看到他们学习忙碌和努力的虚假繁荣景象。“磨洋工”便成了儿童消极对抗家长的惯用招数。   3.儿童学业拖延的矫正策略
  改善和矫正小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刻不容缓,“改善”是源自日本的一种哲学思想,指的是通过小小的、可执行的步骤,日积月累,取得持续不断的改进。如果你说你正在实行“改善之道”,而不是简单一句“努力让自己少拖沓一点”那该多酷啊。言下之意,我们需要极其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改善和矫正策略。
  (1)科学管理时间,培养时间控制意识及价值意识
  第一,列出时间计划表,使日常生活活动程式化。
  为改善小学生普遍对时间没有概念的现实状况,我们可以先从生活习惯方面着手,教师和家长应帮助学生列出生活的具体时间计划表,将每天的课余时间详细地分段列出来,标明具体时间段对应要完成的生活任务,计划越具体越好。例如,周一到周五上学的时间里,计划可以这样安排:早晨6:306:35必须起床;6:356:40穿好衣服;6:406:50完成洗漱;6:507:10吃完早餐;7:10分出门上学;17:4018:10放学回家……周末和寒暑假的计划,则要从起床到就寝都分段规划好活动内容,当然可以有适度的自由支配时间。计划表中的时间划分必须非常具体化、机械化,尽量减少时间的机动性和随机性。计划先由学生自己制定,家长和教师进行审核及修改,要注意计划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时间跨度范围,既不可好高骛远,也不能随意降低要求,一定要在学生努力可以达到的区间。
  计划列出来之后,家长要严格督促学生按部就班地执行,不可轻易变更时间段的划分和所对应的活动内容。当学生看到时间计划表上所列出的任务,发现自己一天之内完成能那么多的事情,会由衷地感觉到自己能够控制住时间,能看到时间的价值。每个时间段都有其固定的、有限的跨度,这会让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动作就会不自觉地加快,彻底消灭他们觉得时间似乎花不完的错觉。规范生活作息时间,有利于培养儿童自觉控制时间的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列出任务清单,使学业任务项目序列化。
  面对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都会在心里对任务做个初步的评估和处理,对任务的处理习惯通常可分为“平摊型”和“叠加型”两种类型。习惯“平摊型”任务的人喜欢做的事情全部都平摊在眼前,根据自己的选择随时处理某一任务;习惯“叠放型”任务的人喜欢把事情按照重要性或紧急性的顺序排列,然后依次处理。这实际上体现了个体在处理任务时的思维习惯,有横向型和纵向型之分,每个个体都有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然而现实中的任务却并不按照个体习惯的方式进行堆放,无序的任务与个体思维习惯的碰撞就容易产生心理学上的强迫现象,引发焦虑和痛苦。因此,分解任务,列出任务清单可以把任务梳理成适合个体的结构,从而有效避免无序任务带来的困扰,使个体的学习过程变得井井有条。
  在分解学业任务时可以适当加入“预防性清单”,即在制定任务清单时,个体预感到自己将会在过程中从事非必要的无意义任务时,可以预先在任务清单中加入否定型任务。例如,(在练习英语听力和口语时)可以加入“不要浏览购物网页”“不要登录聊天网站”等预防性清单。当个体意识到自己预防任务动作没有发生时,实际上就是完成了一项任务,从而触发了成就机制。成就机制认为,在完成任务清单时,个体实际上是处于一个自我升级的过程,该过程除了能得到具体任务完成的实际结果成就外,更重要的是过程本身的“改善成就”。
  第三,细分学业任务,使创造性任务步骤机械化。
  创造性任务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脑力劳动,面对创造性学业任务产生拖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对创造性任务有严重的畏难情绪,把创造性任务分解成“机械性”任务,将有助于改善和矫正学生的拖延行为。如学生面对一道英语书面表达题的任务清单可以细分为:一是阅读题目三遍;二是看是否有给出作文标题;三是将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央(如果没有给出标题)根据题目要求拟定标题;四是根据提示内容列出基本要点;五是回忆所学过的课文中与此主题相同、相近或相关的文章,主要是与此主题相关的句子;六是用题目中所给出的提示单词造句;七是按顺序翻译提示句子;八是将翻译好的句子按逻辑顺序连成短文。通过分解任务,一个任务就变成八个小任务,学生按照细分后的步骤,一步一步来,大大降低了解题难度,也提高了解题成功率和解题效率。
  第四,把“个体任务”写入“集体清单”,使个体任务集体化。
  拖延症有一个最大的共性就是“个体任务”,在群体中因为不好意思拖累他人和集体,拖延现象会明显减少。在完成个体任务时,战胜拖延就是战胜自己,而来自外部的群体压力常常会转化成个体完成任务的动力,从而有效帮助个人减少拖延。因此,当学生实在没办法战胜自己的学业拖延时,可以参加集体学习,在集体中承担“独立的学习任务”,使自己的学习任务与集体的学习进程捆绑在一起,在这种集体的压力下学业拖延就不再难以对付。⑶因此,教师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集体,注意指导学生个体找到在集体中的“独立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任务都成为集体任务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从而有效改善或克服学业拖延行为。
  (2)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提高儿童注意持久性
  针对孩子注意力无法高度集中的现象,家长必须严格控制儿童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和频率,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如课外亲子阅读活动,陪着孩子在没有压力的情境中一起阅读故事性较强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够静下心来专注于书本和文字。也可以让孩子练习书法,书法练习的任务相对比较机械,对脑力要求不高,给儿童造成的心理压力不会太大,他们会比较容易接受,长期练习书法能有效地训练儿童注意持久性。
  (3)恰当使用普雷马克原理,限时训练,提高学习效率
  普雷马克(Premack)原理是指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这是帮助家长和教师选择有效强化物的一种方法。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则”,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先让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柳暗花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根据学业任务的多寡和难易程度不同,合理设定完成的时限,力求做到“不限时,莫作业”,让孩子在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中去完成作业,避免“磨洋工”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课业任务并不是很重,当孩子高效完成学业任务后,家长应该允许他们有健康的娱乐和放松的时间,可以适当地奖励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当然,使用普雷马克原理,必须使孩子从主观上认识到:强化与他的学习行为有着直接的依随关系。如果学生心目中没有把强化与良好的学习行为联系起来,强化对他的学习并不起促进作用。比如,有的学生为了看电视,草草写完作业,就要看电视,如果家长允许看,则是对他作业草率、不认真这一不良行为的强化。因此,家长一定要严格把关,必须使儿童意识到,允许他看电视是对他认真完成作业的一种奖励,而不是随便完成作业就可以看的。
  參考文献
  [1]陈文婷.学习情感淡漠与拖延症的心理辨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7):1117一1119.
  [2]约翰`佩里. 拖拉一点也无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解问鼎 孙艺 陶洪. “结构性拖延法”与“学习效能驱动”解决中学生学业拖延中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J].物理教师,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93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