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小学生在计算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我们必须找出错误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纠正计算错误,提高教学效果,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数学 计算能力 计算习惯
  学生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后,计算的正确率大大下降。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积累学生的计算错误,特别是在学生的平时作业中,寻找学生的错误原因,注意分析学生的计算程序。学生的计算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原因:感知不准确。
  感知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个别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够具体,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而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他们抄写数字、符号,不看准就下笔,学生常出现这样的错误:“5”写成“3”,“43”写成“34”,“+”写成“÷”,以及抄着上一行而串到下一行等等。如由于书写不规范,结果是0、6不分,1、7互变,4、9混同等;书写时乱涂乱改,涂改后常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造计算不论数的大小,全部口算,有的学生虽然在练习本上打草稿,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直接在书上,桌面上,垫板上,甚至手心手背上打草稿……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计算上的错误。
  二、知识技能原因:不善于分配注意。
  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法则理解不清,没有形成技能。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20以内加减法不熟练,表内乘法出现三七二十七、六九四十五等错误,在混合运算中对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分数与小数互化等不熟练,质数表记不准,简便算法不能“为己所用”,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有些计算错误是由于学生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所造成的。有些学生在学习新法则时,只顾高度注意法则的执行,而造成某些口算的错误。比如初学除法竖式计算时,只注意试商而未顾及观察余数是否比除数小,而造成商的位数增多的错误。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則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新课程提倡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这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生活应用。如果学生连基本的方法都不会,更不用说能正确、熟练、灵活的进行计算。
  三、不良习惯原因:记忆不完整。
  有一些学生学习过于自信,计算后从不验算;而有一些学生只想作业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验算;更有一些学生知道自己无把握全部正确,就依赖于家长代为检查或等教师批改后,有错再检查订正,许多学生就养成了计算后不验算的坏习惯,缺少计算后必须验算的好习惯。真正由于计算方法引起的错误只是个别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由于计算习惯、书写习惯不良所造成的错误。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被除数中有的位数不能整除除数,商中间要上零占位,可学生计算的时候常常落掉,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
  当然,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除了上面讲的几种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学习态度、兴趣等。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都要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注意找出错误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的原因,为什么错。在具体分析了学生错误原因之后,就要对症下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其一、让学生了解计算的重要意义,端正计算态度。
  计算的重要性在每个年级的考试中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基本上占30%—40%,如果加上基础知识和应用题中的计算部分所占的分数,将达到60%左右。这些告诉学生后,学生的重视程度就会提高。不仅如此,还要告诉学生培养计算能力对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就我们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源于平时计算的不认真,也就是通常家长和老师所说的马虎,换句话说:学生压根就没有把“计算要认真”往心里去。因此,在教学中要与学生沟通,增强向心力;课堂上强调“演草纸”的作用,要求学生演草纸上的列式必须书写工整,数位对齐,并定期检查,尤其是刚开始要求的前三周,必须严格检查。
  其二、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激发计算兴趣。
  1、透彻理解算理,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基础。
  首先,利用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化难为易,缩短掌握计算法则的教学效果。其次,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和原有的有关知识发生联系的基础之上的,教学中,对新旧知识多角度、多侧面发生联系,新知识就会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生根”。
  2、准确牢固地掌握法则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关键。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法则,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培养计算技能的过程。开始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据,以保证运算的自觉性和正确性;熟练后还必须压缩思维过程,省略演算的某些中间环节,从而迅速得出结果,以提高计算速度和便于后继学习。
  3、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
  在口算能力的训练上我认为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训练要经常化多样化,二是要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训练要经常化。扎实的练习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口算能力的保障。
  其三、掌握计算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计算教学最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相结合,更好的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
  审题习惯。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拿到一道计算题,要看清数字,弄清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算法。
  书写习惯。我在教学中注重书写格式的指导,因为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验算习惯。一道题计算完成后,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检查。比如,数字看错了没有,运算顺序错了没有,写错了没有等,最后进行验算。
  其四、改变评价方法,增强学习自信。
  在布置作业方面,要做到少而精,但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在批改作业方面,我作了如下一些改革措施:批改时先看该生作业是否全部正确,如全部正确,则立即批改。如发现有错,则暂不批改,并发还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订正后再交给我批改。如订正后全部正确,我依然批改为全部正确,这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引以为戒,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太度。由于订正后还能得“满分”,因此学生不是把检查订正作为一种负担,反而很愿意去做。
  总之,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哟啊认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只有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4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