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意识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靳生杰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尤其是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人对英语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在英语走近我们生活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因此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避免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错位对话",是英语教学面临的重大的实际问题。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导致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Thomas)曾说过的:"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像语法失误一样被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因此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让学生学会得体、自然地传达和接受信息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从英语课堂教学入手,研究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那么该怎样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挖掘教材,寻求文化信息
1.挖掘阅读材料中的文化差异素材
外研版《英语》(新标准)高中教材中的"Cultural Corner(文化角)","Everyday English and Reading(日常用语和阅读)"等部分都可挖掘出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生活差异的素材,其中"Cultural Corner(文化角)"部分是专门讲述文化背景知识的。如 BOOK 1,MODULE ONE(模块一)中的"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 School(我的第一天高中生活)"一文介绍了一名中国学生在高中第一天的生活和感受,与我们学生的经历相似;随后在"Cultural Corner(文化角)"部分讲述了美国现有的教育机制。教师可以就此适时地给学生讲解一下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使学生认识并了解到美国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教育。同时可以通过比较让学生知道美国有"Private School(私立学校)"和"Public school(公立学校)",(Private School is paid for by parents, while Public School is paid for by government.)(私立学校由家长买单,而公立学校则由政府买单。)而中国的高中教育就不太一样。
2.引导学生了解词汇和表达方式上的中西方差异
英语中有许多词汇或表达形式出自于圣经、希腊神话及某些文学名著,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促进我们对英语的理解。外研版《英语》(新标准)高中教材较为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这可以说方便了我们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英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渗透那些具有背景意义的词汇和交际用语,讲清它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要适当扩展其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的风俗习惯和交际常识等。例如:"狗"(dog)在西方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因此西方人对食狗肉十分反感。"Dog"在英语中有时含贬义,但总的来说属中性或含褒义的情况居多。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幸运。)""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时。)"此外,在英语中也有不少专有名词出自文学名著或与历史事件有联系,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Cinderella"现在泛指不受重视的人或有才干但一时未被赏识的人。"Waterloo"是比利时的一个地名,由于1815年拿破仑在那里惨败,整个战局为之一变,从此"to meet one's Waterloo"就获得了"遭受决定性失败"的意思。
二、加强教师自身文化修养
人类学家爱德华o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所谓文化和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文化的背景知识包罗万象,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明确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把英语教"活"。此外,教师要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不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用语言交流的氛围,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自主开展跨文化知识的研究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指导他们有意识地去留心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方面的知识和收集有关文化背景的材料。另外,自2002年以来,我校在高一、高二两个学年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教师分组引导学生们对说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和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自主研究。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取得了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如《中美人之间的交际习惯》、《中美餐桌礼仪对比》和《美国婚俗》等。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学生们在研究讨论过程中相互学习,自觉地取长补短,增强了合作能力。由于是自己动手,学生们有感而发。彼此合作探究的过程,加深了他们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学好语言。英语教师必须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重视文化意识的渗透。同时也必须意识到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灿烂的文化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本族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对比,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提高学生在面对真实语境时自如地进行语言和非语言交际的能力,进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44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