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强
[摘要]幼儿教育是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奠基工程,农村幼儿教育又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应切实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改革,确保农村幼教事业稳步发展。
[关键词]苏北;农村;幼儿教育;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3-0032-05
农村幼儿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居民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教育。2008年年初,“苏北新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组赴苏北盐城、徐州、连云港三市11个县(区)的各级幼教管理部门和近百所农村幼儿园展开调查。
一、江苏全省农村幼教发展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与教育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江苏全省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十五”期间,江苏省共有幼儿园6467所,2005年,在园幼儿达到138.5万,学前三年入园率78 9%以上。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江苏省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与其他各类教育相比较为薄弱。2006年,全省学前三年入园率低于60%的县(市)有14个,主要集中在苏北农村。因此,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当前江苏省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二、苏北农村幼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制约了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
1.体制不顺制约了幼教事业发展
长期以来,农村幼儿园主要以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投入为主举办,也有部分学前班依托农村小学举办。乡镇政府以不同形式支持(提供土地、房舍、设备或经费补助,教师工资则主要靠幼儿园自收自支)开办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虽然这些乡镇中心幼儿园在引导和带动村办幼儿园发展、指导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协助乡镇政府管理全乡镇幼儿教育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苏北农村幼儿教育实行的是“以乡为主、县乡共管”的体制,办园主体为乡镇政府,县教育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并无人事权和财政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就苏北农村而言,以乡镇为主的管理体制已难以有效推动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
2.农村幼教面临资金困难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乡镇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但农村税费改革后,苏北农村大多数乡镇财政困难,难以履行其对发展幼儿教育的职责。村民委员会的提留也不包含办园经费。在这种情况下,苏北农村幼儿园完全靠自收自支难以为继,农村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危机。
3.农村幼教资源大量流失
2000年左右兴起的幼儿园改制风,使大批乡镇中心幼儿园纷纷由公办园改制成民办园,或以租赁、承包等形式转制,这对原本就比较脆弱的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冲击。2004年,宿迁市的12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中,有91所被拍卖。邗江县2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也有18所被卖掉。盐城市有乡镇中心幼儿园层级以上的幼儿园188所,其中116所被改制。一些乡镇幼儿园在改制时资产(包括有形与无形资产)未经相关部门评估认定,导致经过长期积累好不容易形成的农村幼儿教育资源毁于一旦。如射阳县出售产权的1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均未进行资产评估,该县某镇中心幼儿园固定资产总值110多万元,镇政府仅以69.7万元出售给私人。调查还发现,改制所得费用的50%左右被用于其他阶段教育,30%被挪作他用(主要用来偿还社会借贷资金、平衡乡镇财政和发放工资),只有大约20%被用于幼儿教育,这给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4.农村幼教设施得不到保证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改制后的幼儿园大部分产权都出让给了幼儿园举办者(即所谓的老板),他们一般不愿意为幼儿园继续投资,他们重点考虑的是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收回成本,尽快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承包与租赁形式的幼儿园问题更突出,这些幼儿园不仅没有投入。对已破损的保教设施设备也不进行维修和更换,甚至还对部分原有资产进行变卖。不少幼儿园连基本的教学用房、教学设施和教玩具都得不到保证。相当一部分改制后的农村幼儿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现状极不利于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
1.管理缺位,非法幼儿园泛滥
幼儿园改制后,政府对幼儿教育的调控力度减弱。例如,幼儿园布局调整难以正常推进,教育资源配置陷入僵化境地。据调查,近几年来,盐城市新增幼儿园200余所,其中30%未经行政审批,属于非法办园,这种情况在农村尤为严重。尽管非法幼儿园绝对数量不多,但危害很大,严重扰乱了幼儿教育行业的管理秩序。不少幼儿园在招生、保教、收费、安全等方面也存在不规范行为。教育等相关部门对其又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2.办园条件简陋,保教质量低劣
由于管理和整治不力,一些民办幼儿园举办者或被辞退的幼儿园教师不经审批私自办园,甚至在中心幼儿园周围租房办园,以低廉的收费和小学化的教学模式与中心幼儿园争夺生源。很多农村幼儿园(班)只有1~3个班。幼儿人数大多在50人以下,教师1~3人。幼儿园教育设施设备配备不足,大多无寝室、床铺、操场、游乐场地,缺乏起码的卫生设施,不少幼儿园无电视机、影碟机、录音机,绝大多数幼儿园尚未配备电脑。以盐城市射阳县某乡镇为例,全镇22所(个)幼儿园(班),均为租赁或私人所办,大部分规模很小,64%的幼儿园(班)只有一个混龄班、一名教师。这些幼儿园(班)教学条件差,教育水平低,保教质量在低层次上徘徊。
(三)教师素质偏低,队伍不稳定
师资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苏北农村幼儿园教师生存艰难,导致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制约着师资水平的提高,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2001年,江苏全省农村幼儿园教师69997人,占全省幼儿园教师总数的76%。受改制影响,农村幼儿园教师大量流失。2003年江苏全省农村幼儿园教师为26559人,仅占全省幼儿园教师总数的41%。2005年开始,幼儿教育出现了恢复性发展的好势头,全省农村幼儿园教师数量有所回升。但苏北农村幼儿园教师素质偏低,队伍不稳定的问题仍较严重。
1.教师生存状况差
苏北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大部分月工资不足500元。滨海县乡镇幼儿园教师月工资仅为100~150元,低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这一现象在东台市、大丰县、射阳县等地区也表现得较为突出。农村幼儿园举办者为追求经济利益随意削减教师编制,人为加大教师工作量,班均教师仅有1~1.5人,比规定标准减少一半以上。85%
以上的农村幼儿园举办者不但没有为幼儿园教师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甚至还巧立名目克扣教师工资,部分改制园和民办园还靠压缩人员、增加班额等方式追求办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使得农村幼儿园教师总体数量不足,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幼儿园教师的切身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据调查,盐城市9个县(市、区)中只有4.3%的农村幼儿园教师有正式编制,95.7%的幼儿园教师为临时聘用,因此他们几乎没有评职晋级的机会,工作稳定性较差。偏低的收入待遇使得农村幼儿园教师缺乏上进心、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缺乏再进修、再学习的动力,直接影响保教质量的提高。据笔者调查,高达92.3%的幼儿园教师认为自己在幼儿园工作不愉快,96.4%的幼儿园教师渴望找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职业倦怠现象较为严重。
2.专业师资缺乏
受改制影响,农村优质教师资源流失严重,许多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公办教师不得不选择到中小学任教。在职农村幼儿园教师多为临时聘用的幼师职高班或普通高中毕业生。据调查,2001年,盐城市乡镇中心幼儿园中有200多名公办教师到普通中小学任教或做教辅工作。以盐城市各县(市、区)为例,尽管大专以上学历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占24.4%,中专(含高中)以上学历的占84.5%,但毕业于幼儿教育专业的不足1/2。由于没有受过正规专业培训,现有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手段及专业技能等方面都与幼教工作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另外,当前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机会极少,专业发展较为困难,农村幼教师资现状已经无法满足群众对幼教发展的需求。
3.师资队伍年龄老化现象严重
调查显示,现有的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呈现明显的老龄化趋向,30岁以下的幼儿园教师人数仅占23.9%,31~45岁的占60.2%,46~50岁的占11.4%,51岁以上的占4.5%。由于正规幼师专业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基层幼儿园工作,近几年来乡镇幼儿园几乎没有新生力量进入,幼儿园教师队伍已经出现断层现象,直接影响农村幼教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保教质量低,小学化倾向严重
1.小学化倾向严重
调查发现,长期以来农村幼儿园中盛行的小学化倾向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有加重的趋向,这在农村幼儿园办园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作息制度、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上均有所体现。有不少农村幼儿园(班)每天为小班幼儿安排集体教育活动3~4节,为中大班幼儿安排集体教育活动4~5节,严重超出了幼儿的年龄负荷。受教师教育观念制约及来自家长、社会的影响,许多农村幼儿园教育内容仍以数学运算和汉字、汉语拼音,甚至英语的认读书写为主,体现地方风土民情的农村社区文化资源较少,有关农事、农作物等活动的知识尚未进入儿童的学习课堂。
2.教育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大多数农村幼儿园教学方法落后,以游戏作为基本教学活动远未得到落实。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多数仍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教学中,统一要求多,自由活动少,教师说得多,幼儿操作少。教学活动形式单一、呆板,不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活动热情。同时教育内容由于脱离幼儿生活实际,忽视幼儿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违背教育规律和幼儿的认知规律,因而不能调动幼儿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中心幼儿园辐射示范作用发挥不力
乡镇中心幼儿园是农村幼儿教育的核心机构,负有管理和指导全乡镇幼儿教育工作的重任。但在苏北农村,受幼儿园改制影响,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发挥不力。改制后不少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缺乏办园自主权,对幼儿园管理积极性不高。有的中心幼儿园部分教师和工作人员由乡镇领导的亲属担任,管理难度较大。个别乡镇中心幼儿园因与民办幼儿园争抢生源,相互拆台,恶性竞争,难以落实管理区域内其他幼儿教育机构的责任。
三、苏北农村幼教事业发展的对策及思考
(一)切实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
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从思想观念到实际工作真正把农村幼儿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建立有效的农村幼教管理体系,加强对幼儿教育的主管意识,把农村幼教切实列入乡镇发展规划和议事日程中。
1.科学制定农村幼儿园发展规划
各县(市、区)教育局作为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管理意识,积极会同乡镇政府和县(市、区)相关部门,按照本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遵循幼儿就近入园、方便家长接送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农村幼儿园的布局。凡规划所在地已经有幼儿园的,不再批准新建幼儿园。对不在总体规划之内,又存在布点过散、规模偏小、条件简陋、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的幼儿园,要根据相关规定,依法进行整顿和规范。
2.努力规范办园秩序
各级政府要出台刚性文件,规范办园政策,把握政策导向,成立由有关部门联合组成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宏观管理,在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幼儿园的同时,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现有的村办幼儿园(班),凡不符合办园条件、无登记注册证书的一律停办。
3.处理好乡镇中心幼儿园改制遗留的问题
建立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龙头的农村幼教管理和业务指导网络,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和管理职能。对于已经出售或租赁承包时间较长且改制时作出不符合现行法规承诺的部分乡镇中心园,要督促乡镇政府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回收方案,尽快解决这些幼儿园改制过程中遗留的问题,消除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对于暂不能收回的,一方面要引导其规范办园,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分步实施的回收方案。
4.切实加强日常保教工作督查
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幼儿园举办者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依法治园的意识,应按规定任职资格和编制标准配齐幼儿园教师。纠正小学化倾向,杜绝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幼儿教育渗透。强化卫生保健工作的督查,做到保教并重。
(二)加大幼儿教育经费投入,确保农村幼教事业稳步发展
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经费应坚持政府拨款、举办者筹措、社会捐助和幼教机构自筹等多种渠道解决。县(市、区)政府财政支出教育经费中应设立农村幼教专项资金,各乡镇政府对乡镇中心幼儿园每年要有专项经费投入,并做到逐年增长。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幼儿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评估、表彰等。保证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公用事业费(水、电等)按标准收缴;建立民办幼儿教育机构发展资金制度,民办幼儿教育机构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机构的发展和幼儿园教师培训等。各级幼教机构要依法规范经费管理,
确保幼教经费专款专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1.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要充分保障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针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工作量大、工资收入低的情况,为稳定农村幼教师资队伍,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标准配备教师和设置班额,制定农村幼儿园教师收入最低控制线,并将幼儿园教师纳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范围内,保护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激发他们的从教积极性。
2.重视教师培训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应重视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要将幼儿园教师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加强和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开放、立体交叉的幼儿园教师教育与培训体系,以不断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建立城乡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市、县级骨干教师到农村幼儿园支教。组织幼儿园“手拉手”对口支援活动,加强城镇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农村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
4.吸引专业人士进入农村幼教师资队伍
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中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努力消除当前农村幼教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幼教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四)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幼教体系
1.各县(市、区)应成立农村幼教改革指导机构
为切实推进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扭转当前农村幼儿园教学质量低劣及小学化倾向,各个县(市、区)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宜成立农村幼儿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小组,负责全县(市、区)农村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检查、监督、评估等各项工作。要把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等同视之,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在资金上给予投入,在专业上给予指导,从而建立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幼教体系,促进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
2.以制度为保障,改变农村幼儿园教学质量低劣现状
为改变当前农村幼儿教育质量低劣的现状,坚决杜绝小学化倾向,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应制定农村幼儿园的制度规范,出台相应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以保证农村幼儿园教学的正常化与规范化,保证农村幼儿园的基本教学质量。要采取措施,对教学行为不规范、教学质量低劣、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给予行政、经济上的处罚。主管部门要制定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可操作性的考核指标,定期邀请专家对农村幼儿园进行检查与评估,从而为规范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3.充分开发区域教学资源,形成农村幼儿园教学特色
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改革应根植于当地的沃土,充分体现区域特色。陶行知先生曾呼吁,农村幼儿教育要走本土化道路,要就地取材,“充分运用眼前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陶冶儿童”,“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农村幼儿园应立足乡土,充分开发区域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制定乡土活动教材,让幼儿体验身边的自然环境和乡土文化,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儿童身边一种鲜活的生活体验,使农村幼儿教学质量产生质的飞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6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