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新课程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海燕

  普通高中课程中的语文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做了积极的尝试。
  
  一、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一是要优化课堂结构。高一新教材在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方面的训练各有其特点,每个单元的训练内容各有其侧重,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二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如看完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学生被其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气势非凡的贾府环境所吸引,开始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红楼梦》原著。三是要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教学。笔者曾准备过一次以音乐鉴赏为题材的作文课,课前准备了三首音乐曲目:分别是贝多芬的《命运》、李叔同的《送别》、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并指出鉴赏角度有三个:感知旋律,联想、想象画面和情节,情感共鸣。学生们虽是初次尝试,有一定难度,但仍对这种作文课的形式饶有兴趣,在边呀曲子边看多媒体上的文字介绍时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写来也是迎难而上,颇有兴致,虽然作为一篇音乐鉴赏文章还显稚嫩,但处处真情流露,既提高了写作能力。也陶冶了情操。锻炼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深化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成果
  
  一是要及时归纳总结。通过教师画龙点睛,提纲挈领地将本节课甚至前几节课所学内容加以简明扼要的概括,便于学生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理清知识结构。若一节课匆忙结束,或小结不明确,会使学生头脑中的课堂内容杂乱无序。记忆困难。只有在教师小结引导下,学生才能跳出原来的思维框架,在纵观全部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和理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若将课堂小结前面的教学过程比为知识的播种过程,那么小结则是一个金秋的收获时节了。二是要深化概念,反馈教学信息。如在学习《雨霖铃》这首词作时,在指导学生对诗词意象“杨柳”的认识时,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引导他们回忆古诗词中有这一意象的诗句,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形成一组“杨柳依依”的组诗,深化了这一意象在学生头脑中的认识。三是要设下伏笔,活跃思维,为后续教学服务。如讲完第一篇科普文章《动物游戏之谜》,结语如下:动物和我们人类一起幸福地在地球这个家园中嬉戏、生活,你可曾想过在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和我们一样幸运的生物?下节课让我们在美国科学家卡尔萨根的引领下去探索宇宙,探索《宇宙的边疆》。这样,学生将在开动思维机器、充分探究、深入分析直至最终解决问题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新的求知欲。因而从精神上知识上为进一步学习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四是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课堂结尾的小结,由于站在了知识的相对“至高点”上,从而分析问题的视野宽阔、思路变通,因而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若能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所学知识,则有助手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他们掌握逻辑思维方法。
  
  三、重视教学实践,力求学以致用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叶老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分析得十分中肯。阅读、写作、听话、说话都是技能,只有在反复练习,反复实践中才能获得,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叶圣陶先生又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学中,学生理解了一篇文章,不见得能够吸收,融会;明白某种写作方法,也不等于会用这种写作方法。语文教学不止于教师讲清楚,学生领会了,更在于学生对语言的操作运用。只有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供应用机会,才能加深理解和巩固,扩展知识,真正掌握知识。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要着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抓住领会、巩固、应用这“三关”,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奠基石。
  
  责任编辑 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