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新课堂的对策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永厚
教育改革,春潮涌动;教育创新,方兴未艾。“九五”期间,以华东师大叶澜教授为领军人物所掀起的“新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十五”期间,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同志开启了“新教育”的改革探索,使自己的新教育之梦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变成现实,获得巨大成功。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国内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心正从宏观层面向微观维度转移,人们开始重视聚焦于课堂教学改革。目前有关课堂教学的理论、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升温,不断发力,且取得不少另人欣慰的成果。但难觅从课堂教学整体改革出发,探索一种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课堂的全方位、多维度的构建,让人不能不感到是一种缺憾。
正是基于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状况,受到叶澜教授和朱永新教授敢为人先的改革探索所启迪,本人斗胆提出新课堂之构想,企欲构建一种全新且科学的新的课堂,并就构建的对策提出几点思考。
一、新课堂的价值追求
新课堂应该是流淌着欢快精神的溪流,成为滋润生命的原野。新课堂应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学生的束缚解放了,教学过程从预设走向生成,教学时空超越教室走向开放。她追求的是创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课堂中,教师尊重生命的存在和差异,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潜能,激活生命活力,促进生命成长。她追求的是创建生活化的课堂,在课堂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和服务生活;教学内容,教学面向学生实际生活,通过生活进行教学;教学活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她追求的创建充满成长发展气息的课堂,教师的角色定位科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二、新课堂的理论支撑
新课堂的构建需要一个强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支撑。这个理论体系包括:
1.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涵括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学习环境,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
2.多元智能理论。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发现儿童的多种智能,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智能强项,全面整体地去看待一个人。主要涵括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教学设计观和课堂教学策略等。
3.生态课堂理论。用生态的理论和方法思考课堂教学,寻求课堂教学中以人(学生、教师)为本的生命价值、人的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不只关注人的认知领域,更加关注从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的发展,不只关注课堂中作为主体因素的人的发展,还关注人与环境的共生、和谐发展。课堂环境中重视物质环境、人际关系环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心理环境的共同和谐发展。
4.智慧课堂理论。教学不是要堆积知识,而且要唤醒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在智慧的课堂中,探究未知,活化已知,充满生机。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激发,探究的欲望会得到激活,知识的社会价值得到体现,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会体验到求索的的愉悦和求真的快乐,学生的智慧之花会在互动与对话中绽放,教师积极的投入教学改革和实践智慧的提炼,享受着生命智慧和个人价值的快乐。教师要会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许多智慧的心灵。
5.高效课堂理论。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对三维目标的达成度要高,她是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能够依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理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目标达成度更高。课堂教学实现事半功倍之效。
6.生命化课堂理论。生命化课堂是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是三维目标协调实现的课堂,是实现学生多样化学习方法的课堂,是融合自然、社会、实践的课堂,是促进师生、生生共同发展的课堂。她考虑学生知识的增长,更要兼顾学生情感、态度、个性等整个生命的丰满和提升,并使学生内在的生命、潜能被激发和唤醒。在生命化课堂中,课堂教学问题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学习主动化、教学过程动态化、教学评价多样化。
三、新课堂的教学策略与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体现艺术性的具体实践过程,课堂教学艺术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探究知识的意境。新课堂强调必须重视教学策略和艺术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科学的行为准则。这个新的教学策略艺术体系由以下几个部件构成:1.教学方法艺术体系,包括现代行之有效的且经过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多种新方法,并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追求创新”。2.学法指导艺术体系。包括学法指导内容、学法结构体系及学法指导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培养自学能力的策略等)。3.教学环节艺术体系。包括导入的艺术、提问的艺术、语言表达的艺术、讲授的艺术、板书的艺术、多媒体使用艺术、课堂小结的艺术等。
四、新课堂的教学范式
新课堂的教学范式(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她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新课堂教学范式的构建凸现建模不唯模的理念,其意在于为教师提供可以借鉴和创造性使用的新的教学范式群,使教师的选择空间更为宽广。当今国内已形成的教学范式可谓众多,但真正具有科学性、借鉴性、推广性、操作性的并不多。所以我们精选了十二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教学范式,如杜郎口的“10+35”、昌乐二中的“271”以及“345”等高效教学范式,只欲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新的“素材”,倡导的是教师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创新,尽而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和风格。
五、新课堂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实践,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新课堂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因为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提高个人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有效手段,而且是增强新课堂的效益,实现高效化的重要途径。新课堂的教学反思力求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体现创新性以及追求教学合理化为动力,体现研究性;以强调两个“学会”为目的,贯穿教学全过程,体现发展性。新课堂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设计、教材内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多媒体的使用、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认真全面反思。并要求创新反思的形式与方法,实现有效反思。
六、新课堂的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新课堂的教学评价主要注意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效果三个维度去进行评价。评价的类型以发展性评价、内部评价和现场观察评价为主。在进行评价时强调遵循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效益性原则、艺术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和多元性原则。评价的方法主要采取量表评价法和随堂听课两种方法。在量表评价法中,设置了科学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学习条件的准备、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交流与反馈,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指标因素。在重视教师评价的同时,新课堂的评价还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
总而言之,构建新课堂是一项富有创新性的教研教学工程,它需要准确的价值目标定位,需要以科学理论为依据,需要建构具有传承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范式,需要构筑教学艺术体系,需要全新的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笔者从上述六个方面大胆提出新课堂的构想,难免带有一种理想化的色彩,又由于理论和功力的限制,不一定很成熟,但出于一个思考者的追求,这种构思与探索对当今教学改革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吧。
责任编辑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