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探究中焕发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述红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要求教师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阅读能力。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全方位引导学生,让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更“真”、更“实”、更“有效”呢?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欲望
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等。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能持久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教师在不同时机随时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不断寻找学生下一个思维的兴奋点,而学生一旦有了新的兴趣,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精心设疑,帮学生敲开自主探究阅读的大门
问题是学习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而当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质疑能力,不能主动地探究阅读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我们应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终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帮学生敲开自主探究阅读的大门。
在备课时,首先不要考虑自己怎样讲文章,可试着自己先读一读课文,发现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点,估计学生在这些地方可能发生的困难,就这些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多想想。对文本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答过程,这些问题的产生与设计、呈现与表达,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来表现。如何精心设计问题呢,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每篇课文后的一两个统领全篇的探究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自己要精心设计一些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自主探究的问题。
三、引导质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能力
在学生已经具有初步质疑的能力,这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针对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
1、引导学生“预探”。要教学一篇课文时,可引导学生直接从课题入手,抓住课题质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或是最感兴趣的问题,探究课文可能会写什么。对问题提得好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再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读书,去探究。
2、引导学生“试探”。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这就需要老师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边读边提出问题想一想,并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去理解感受,读读停停,读读想想,边读边猜,这样边读边探究,才能更好地读懂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细探”。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探究文中人物的形象和精神品质,事情所蕴含的道理,去感受事物的特点。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细细地读文本,再次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那些重点词、句、段细细地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深入理解感悟,在阅读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大胆放手,给足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空间
由于人的生活经验、感知视角、思维方式、言语储备、情感类型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学生参与同样的活动、面对同样的语言材料或处于同样的人文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从而出现感悟广度与深度上的差异。教学时,我不强制学生用同一种方式来读书,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课文。有的学生喜欢默读,在默读中静静思索,细细品味,有的学生喜欢诵读,绘声绘色,读到精彩处,不禁手舞足蹈;有的学生边读边提笔圈画批注,遇到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一遍遍反复朗读。在这样一个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生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阅读充满生命活力与创造激情。
其实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续写、仿写、给课文补白、搜集相关资料、小组合作、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都是拓展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空间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教师真正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追求,教育的春天将指日可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