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欣

  一、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辅导员工作,把辅导员工作提高到加强学校管理、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去认识,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广泛宣传和教育,使学校党政领导、全体教职工及学生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工作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通过组织评选和表彰优秀辅导员、召开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学术交流会等活动,宣传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学校各方面对辅导员工作的了解和认识,不断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形成全校重视辅导员工作、支持辅导员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加强对辅导员的教育,做好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工作上的困难和问题,增强他们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和自信心。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管理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辅导员没有实行分类管理,辅导员既没有作为行政人员,按职级进行管理,也未被纳入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称管理,从而在事实上形成了对辅导员管理的空白,既不利于对辅导员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又缺乏激励机制,直接影响了基层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管理。对辅导员可采取借鉴行政人员职级制方式,参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实行职级制和聘任制。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和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原则,将辅导员设计为初、中、高多个级别(或职务),根据班级管理工作中对辅导员所必需的德、才、能、绩要求,以及实际参与辅导员工作的时间和年限等条件,对辅导员评定级别(或职务),并在工资标准、各项待遇等方面不低于同级别的行政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对辅导员岗位定岗定员,实行公开竞聘上岗。对在竞争上岗中落聘的辅导员,可实行高职低任,或安排到本单位职员、工勤岗位,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辅导员评聘和用人机制。
  
  三、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业务管理
  
  在对辅导员实行评聘制专业化管理的同时,高职院校要注重建立和健全对辅导员工作的岗位考核及评价体系。要按照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要求,制定辅导员工作岗位目标,明确各项要求,实行岗位工作目标责任制。要结合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实际,建立量化考核和综合考评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入民主评议机制,采取学生、管理部门人员参与评议的办法,从德、勤、能、绩、效等方面客观公正地考核辅导员的工作。与此同时,对辅导员试行结构工资制,提高岗位工资档次,将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工资档次、级别(或职务)晋升和评优等直接挂钩,逐步建立起与辅导员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评价、奖惩机制,进一步增强辅导员的工作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辅导员做好学生基层管理工作和班级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校学生整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和素质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处在学校管理工作的最基层,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和责任人。辅导员工作能力、素质和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管理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是非教育管理专业的人员,因此,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促进辅导员提高管理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一是加强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学习和政策教育,增强辅导员做好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性,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要组织辅导员认真学习中央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思想道德建设、高校教育管理和时事政策等方面的文件和政策法规,学习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促进辅导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二是加强对辅导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辅导员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教育辅导员遵守职业道德,甘于辛苦,勤于育人,乐于奉献,爱生如子,身体力行,品行高尚,作风正派,处事公正,语言得当,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使学生管理工作更有成效。三是加强对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要通过各种形式,对辅导员进行管理方面专业知识培训,组织辅导员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和学校管理学等方面知识,掌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大力倡导和鼓励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学位。同时,要经常组织辅导员总结交流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加强调查研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