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延岗
21世纪,是社会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为了适应21世纪的挑战。我们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努力培养新世纪的人才。
素质教育的重要涵义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语文教学是一种提高语文及基础知识、语文能力(主要指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智能(主要指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和语文鉴赏等的重要手段,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等。作为语文教学,语文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素质教育而言,是任何一种学科素质教育所不能比拟的。这是因为语文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最基本的要素,往往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从基础教育的角度看,语文素质教学决定人才素质的品格。因而,语文素质教学要着眼于人的教育塑造上,着眼于培养学生求生存,求发展的能力上。着眼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上。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根本宗旨就是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语文能力,这也是我们当前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与任务。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语文能力,就必须树立语文教育的素质观。语文教学素质观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它具有广泛的思想含义。
首先,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对社会及人本身的终极关怀,要求着力培养学生一种能使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可以更好地不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素质,这种素质的养成能使人终身受用。素质教育要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以下几个方面基础:一是身心健康成长基础;二是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基础;三是走向社会必备的知识、技能、思想意识及心理的基础。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是全面的,因而素质教育应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以及合理的素质结构的形成。
其次,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只面对少数学生,是一种被扭曲的教育,它急功近利,舍本求末,忽视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培养。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都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人才是有层次的,有类别的,每个人的才能及其所获得的成就自然存在着差异,社会需要各种类别、各个层次的人才。一个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那他就是一个事业的成功者,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三,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人的适应与创造相统一的素质,不仅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应试教育用考试一种模式来铸造学生,学生疲于应付考试,整天埋头作业之中,其兴趣和爱好都得不到满足,创造能力受到压抑,个性得不到发挥,对社会和当前的环境极不适应。未来社会更要求人们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一切创造潜能,能主动地改造环境与社会,从而使环境、社会与人处于一种充满创造的良性互动的适应状态。
发展智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发展智力,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因为听、说、读、写本身是一种智力水平的表现,也是一个复杂心智的过程,也是一个智力锻炼的过程,它是生活、工作、学习的基础。所以,听、说、读、写训练是对智力的全面训练,并促进智力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上述理念是我们重新审视语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认清语文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深化语文教学的改革的出发点。语文素质是民族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语文教学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面对21世纪的形势发展与客观需要,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任务的艰巨,要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自觉地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做素质教育的先行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