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 涛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学习《七根火柴》时,让学生了解到像无名战士为了革命宁愿牺牲自己,那种爱国的热情是何等的伟大。那么在今天的我们怎样做才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无名战士在牺牲前没有忘记祖国和人民,把自己珍藏的七根火柴给了卢进勇。他的这种为了集体的利益而舍己的精神是当时人们的写照。结合这些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给学生以启示,教育学生爱国并非空洞遥远,而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爱国的行动。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热门话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中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罗泊河消失的仙境》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罗泊河过去仙境般的环境,当人们的足迹留在这里时却变成怎样的情况?学生通过对比就会有了清楚的认识。其次,启发学生,联系现实土地沙化、河流污染等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果。再联系实际,谈谈近两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我们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那么,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培养教育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的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而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有浪费生命的现象,在授《热爱生命》一文时,我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就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认为世上无爱心从而把自己的爱心收藏起来的这种现象,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但是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吸毒、泡网吧、轻生、群殴致伤致死等这些不光彩的事时有发生。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敬畏生命》一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到:生命来之不易,经过千心万苦而酿造的,我们没有资格糟蹋我们的生命。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作为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应该试着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爱心。
五、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
一个人富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而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话不由衷、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语文教师,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里。如在学习《敬业和乐业》,先引导学生理解“敬业乐业”四个字,是对人生价值的肯定。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谈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总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的成长,更要关注学生健康的精神世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