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实效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玉强

  摘要:针对我国当前教育现状,加强创业创新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创新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基于多年来对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调查和研究,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开展得好坏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影响很大,良好的社会创业创新氛围、政府帮扶机制的建立,学校领导重视,构建复式、实践课程体系和筹资体系,搭建校内外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创新教育,与学生所学专业有机结合,才是提高职业院校创业创新教育实效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职;创业创新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5-100-03
  
  一、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
  
  所谓创新,就是创造新的知识、发现新的规律、丰富科学知识的新体系,形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创新教育,就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形式和境界,其终极目标是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挖掘学生兴趣、把握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对学生施加正面引导,促进创新思维发展,产生强烈创新愿望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所以,素质教育的核心应放到创新教育上,通过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内在规律、方法和内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东京会议报告指出: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这种人应该具有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笔者认为,创业也是一种创新,创业涉及的面更宽更广,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二、国内外创业、创新教育现状剖析
  
  国外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其主要内容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创业意识包括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心和世界观的培养。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始于1997年清华大学的首届“创业计划大赛”。1991年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正式起步。就目前而言,我国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重视程度低下。大多数高职院校均由中专升格转化而来,中专教学的影子依然存在,创业创新教育起步晚,认识不到位,多数学校没有成立创业中心,甚至没有一个教研室统筹管理创业教育。
  
  第二,创业创新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办学条件距教育部人才水平评估尚有很大差距,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很大资金缺口,实践性教学投入也很大。因此,许多院校创业创新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仅限于创业计划书的设计大赛、鼓励学生摆地摊练手等初级创业活动。社会和地方政府也是一样,往往带有功利性,只投时间短见效快的项目。对创业教育鼓励多投入少。
  
  第三,创业创新文化氛围欠缺。在高职校园内创业文化氛围极度贫乏,没有将创业创新教育上升到文化高度去挖掘、积累、创新。大学生创业社团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很少、创业政策及激励机制没有有效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没有在学生中普及,校园内没有形成创业创新气候,更谈不上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四,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严重滞后。没有针对创业师资的培训计划,担任创业创新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没有自身成功创业的经历,对企业运营和管理不熟悉,基本由公共课教师转化而来,他们缺乏创业创新教育专业训练,既缺乏理论素养,也缺乏实战经验,进而创业创新课成了思想教育或就业指导课。教师结构简单,双师型教师更是少之又少。企业及社会资源利用不够。目前,教材也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不是东拼西凑就是照搬国外课程,缺乏区域和校本特色。许多院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只停留在讲座上。
  
  第五,创业实践基地严重短缺。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专项创业教育经费,更没有开辟创业教育实践场地,只停留在口头上,还有的与专业实训基地共挂一个牌子,应付上级检查和评估。
  
  第六,创业、创新教育社会外部环境不完善。外部环境主要指国家政策、风险机制、银行贷款、税收减免等方面还没给自主创业,特别是初始创业者以非常优厚的待遇,没有造成鼓励自主创业的声势和影响,不利于毕业生大胆创业。
  
  第七,学校和社会对创业创新教育认识存有误差。
  一是认为是解决就业的直接途径,让大多数人去创业。
  二是认为创业知识和技能是重点,忽视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开拓精神、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三是创业创新教育短期内可培养大批企业家。
  四是有些学校把创建创业园、创业一条街认为是创业教育的全部,忽视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
  创业创新教育中存在以上问题,主要源于全社会对其认识不够全面,对其影响研究不够深入。因此,要科学地认识创业创新教育,在校园内大力开展创业创新教育,为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打下重要基础。
  
  三、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不普及不到位,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影响很大
  
  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校因为没有接受过创业创新教育,毕业后有创业热情但无从下手,或在创业初期项目夭折,没有发展起来。由此可见,创业创新教育的开展对学生后期自主创业影响很大。开展得不好有如下影响:
  
  (一)盲目选择创业项目
  创业项目选择应该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它包括:第一,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和初期的市场前景;第二,建设条件是否具备;第三,创业项目的技术路线和创业方案的经济性分析;第四,项目的社会效应综合分析。许多学生仅凭创业热情,盲目选择创业项目,不懂得综合评估,不仅成功的几率非常低,而且还会挫伤以后的创业热情。
  
  (二)不会制订创业计划
  创业计划书对于创业成功与否非常重要,书写、整理、草拟的过程就是深思熟虑、考察项目可行性的过程。创业项目计划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摘要;第二,项目介绍;第三,创业计划参与人员与组织结构;第四,项目的市场预测;第五,项目的营销策略;第六,财务管理计划;第七,市场风险综合分析;第八,结论。在创业书中如果能用管理学知识(PEST和SWOT模型)来深入分析会更为完美。如果创业之前没有这个过程将会面临很大的投资失败风险。
  
  (三)不会组建创业团队
  创业团队的组建是否合理,对于创业成功,特别是初期创业影响很大。创业团队类型可分为两大类:第一,核心主导型团队。这种类型一般是团队中有人构思一个创业创意然后按自己的要求来组建。第二,群体性团队。根据彼此共同兴趣共同进行创业的创意和商机探讨,达成共识后开始行动。如果团队没组好,匆忙上项目只会忙得一团糟。
  
  (四)不具备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缺乏企业管理经验,使

得创业项目风险加大,成功率降低。
  
  四、对策分析
  
  (一)社会层面
  1. 营造和谐创业氛围。文化是一种氛围,创业文化是一种包含专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精神的氛围。因此,和谐的创业氛围是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在建设和谐创业环境、氛围的建设中,社会舆论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从而激发更多的大学生产生创业欲望。对创业典型和成功案例进行大力宣传。
  2. 建立政府帮扶机制。地方政府认真落实大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应从资金、政策、管理、场地等方面建立大学生创业帮扶机制。对低碳、环保、高科技可持续发展项目,可经过专家论证,根据不同项目和优惠条件给予适度帮扶,使创业项目顺利展开。组织行业专家定期深入有发展的重点帮扶企业给予全方位指导,帮助弱势创业项目走出低谷。
  
  (二)学校层面
  1. 领导要高度重视,建立完善的创业创新教育组织体系。高职院校必须把创业创新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战略的一部分,与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有机结合。同时要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由某一行政科室具体实施,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围绕目标,分工合作,共同支持创业教育。定期围绕创业创新教育召开、协调会、研讨会,解决工作交叉、扯皮现象。
  2.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复合式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创业创新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
  (1)建立合理的理论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包含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基础课程,包括创业学、创新理论、风险理论、企业管理理论。通过这个模块帮助学生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加深对创业创新教育的理解。第二个模块是核心课程,包括创业管理、创业团队、创业财务、机会识别、创业计划书、创业市场营销等,这个模块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运营管理。第三个模块是交叉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和金融学等课程,这个模块让学生明白交叉学科的作用。以上三个模块,既有独立又有交叉,是多学科组合的跨学科课程体系。由于高校的必修课时非常紧张,全部安排很不现实,除第一模块列为必修课并保证教学实践外,其他可根据专业特点、个人兴趣通过选修课完成。同时推行弹性学分制度,给在校创业者一定的学分,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和创业兴趣。
  (2)构建创业创新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创业创新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课程体系既包括教学实践,也包括真实的课外创业实践。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培养学生创业品质、提高创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实践学习使学生真实地体悟创业创新精髓。在实践环节可通过职业生涯大赛、创业设计方案大赛、实际创业项目等方式鼓励大学生边学边做,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教学内容既要体现开放性,又要体现灵活性的特点。
  3. 建立创业教育筹资体系。多方面拓展筹资渠道,一是建立教师创业教育研究基金,支持创业创新教师课改、课程开发和指导学生活动。二是设立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和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创业教育开展、资助创业项目、奖励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和学生。为全院师生的创业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同时也能促进和推动职业院校创业创新教育的全面开展。
  4. 构建完善的创业创新教育指导体系,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作用。大学生作为创业创新教育的主体毋庸置疑,但在实践中需要富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作指导,指导教师起着“导演”、“教练”作用,随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教师队伍。教师是实现创业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1)提高本校教师理论水平,建设一支科研型、具备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一是制定师资建设规划,有计划地做好教师参加创业教育方面的培训和学历提高工作,同时加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训投入,不断丰富授课教师知识结构。二是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习、见习,了解企业管理流程,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课堂教学针对性。
  (2)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为加强实践教学操作性,既可聘请创业投资专家、企业发展咨询顾问、企业管理人员来学校做专兼职教师,也可以聘请企业家、创业典型人物、成功校友等来校讲座,树立科学民主的教育思想。
  (3)建设“双师型”队伍。充分利用企业兼并、重组、产业结构调整之机,引进一批符合教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借此改善师资结构,彻底改变不合理现状。
  5. 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一方面,学校可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市场、创业孵化和创业创新实训基地,解决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空间问题;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开拓社会资源,多渠道,广泛联系,推动企业联合搭建实践基地平台,组成创业载体。要把校内外实践基地办成教师教学的示范性场所,同时也是学生动手实践的阵地和创造经济效益的实体。实践基地必须坚持以项目带动活动,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业项目中接受锻炼,体验真实的创业过程,提升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和水平。
  6. 学校要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教育的良好环境。学校的管理必须由传统的封闭式向学术民主自由、工作高效和谐、活动健康有序迈进。应通过各种有效学术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欲望;充分发挥团委社团和第二课堂作用,成立各种创业创新组织,大胆实践、大胆活动,举办创业论坛、规划竞赛、创业社团等形式多样的课外创业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授课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自我作用的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想学、善学、会学的良好习惯,打造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良好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潜能和创造才能,促进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三)学生层面
  1. 正确认识创业创新教育。高职所实施的创业教育,并不是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就去创业,也不是毕业之后就让学生去自主创业,而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的品质和创业精神,同时也是对那些有创业意向、毕业后准备创业的学生加强理论知识储备和技能培训。
  创业教育就是以创业为导向,培养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强调以创造、创新为核心的教育。从就业的角度看,创业教育也是就业教育,既可以通过创业教育推动就业,也可以为自主创业提供各种准备。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通过创业创新教育,能够培养开拓创新精神,提高创业创新意识和自身综合素质。就学生自身发展而言,有了这方面的教育,上岗以后对企业创新、企业管理、企业发展更为关心,对尽快进人角色更为有利。近年来,大多数用人单位除了要求员工努力工作,更看重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对少部分学生而言,通过创业创新教育,对自主创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合自身和家庭情况,具备自主创业的条件,又具备创业相关知识,走自主创业之路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2. 将自己的专业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积极参与校内外创业创新教育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提升实践能力和创业品质,树立勇于冒险、敢于创业的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社会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毕业后既可以寻岗就业,也可以为自主创业奠定良好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家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价值视角与途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0,(4):131―133.
  [2]纪玉超,沈文青,以融合的理念建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124―125.
  [3]高丽萍,高职创业教育:如何让毕业生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J],成人教育,2008,(6):25-27.
  [4]张宏军,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4):65-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12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