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的SWOT分析及推进方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霍玉文 黄瓅

  摘要: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受自贸区内外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文章选用SWOT分析方法,多视角分析了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优势和弱势,进而提出了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的原则,以及诸如树立国际化观念、制定规章制度、形成多重机制、搭建合作平台、建立认证制度等策略,以期有效推进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SWOT分析;推进方略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5―013―0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CAFTA)的生成背景及其主要构成元素,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具有本质的区别和鲜明的特性。它的展开逻辑和运行路线是由区域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宗教等独特因素决定的,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某一因素可能会对双边关系的发展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同理,作为CAFTA的子系统的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全面而透彻地廓清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内外部环境,明晰优势和不足,是制定科学的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推进方略的基础和前提。
  
  一、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的SWOT分析
  
  (一)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的外部机会(op-portunity)
  1. 经济全球化
  经济与教育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包括继续教育)也加快了自身国际化的步伐,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为继续教育国际化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二是继续教育国际化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专业化和国际化的人才支撑,并日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2. 继续教育国际化
  继续教育国际化即国际继续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是继续教育面向世界,重视借鉴、学习他国之长,是将本国教育融入到国际教育中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及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跨国继续教育及国际继续教育合作将日益扩大并向纵深发展,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将国际化作为本国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和推进。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重要途径,并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此背景下,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就CAFTA问题达成共识;2002年11月,共同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3年11月,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2010年CAFTA已正式建成,现已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的“新兴经济区”。无疑,CAFTA的建立将为双边继续教育合作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二)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的外部威胁(threats)
  1. 继续教育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尽管改革开放后我国继续教育国际合作在规模、结构及质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与发展空间。据统计,目前全球留学生人数在210万左右,发达国家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80%以上,其中美国占30%,发展中国家仅占10%左右。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外国留学生比例平均为其学生总人数的20%,而我国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外国留学生的比例仅为2%和2.4%。在开拓东盟国家继续教育合作市场的过程中,竞争也异常激烈,我们的竞争对手主要来自东盟国家原来的宗主国以及与其地理位置相对较近的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相关办学机构。
  2. 跨国质量评估与资格认证机制不健全
  继续教育跨国质量评估与资格认证是指在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对合作方继续教育质量、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价并达成相关资格认证协议。跨国质量评估与资格认证是继续教育国际化的必要的软环境和重要机制,是继续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跨国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与资格认证才刚刚起步,还没有与东盟国家签署相关协议。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的持续发展和规范发展。
  
  (三)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的内部优势(strength)
  1. 地缘优势
  从世界范围看,接受外国留学生比较多的一些国家,他们的留学生来源都以周边国家为主。因此,我国与东盟国家开展继续教育合作具有鲜明的地缘优势,尤其是我国的广西与东盟国家既有陆路相通又有水路相连。广西与东盟国家具有亲缘地理关系,广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临北部湾与东南亚陆地接壤,是中国通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目前,中国与东盟正在努力打通相互间的陆、海、空交通网络,这将使相互间的地缘优势更加明显。
  2. 历史文化优势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历史文化方面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华南地区是著名的侨乡,东盟很多华裔来自该地区;广西、云南与东盟已经形成了边境贸易和边民互市,许多民族跨境而居,有着相近的民风习俗;广西的壮族与泰国的泰族、老挝的老龙族,以及越南的岱族、侬族等都是“同根生”的民族,在文化、生活习惯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20世纪50年我国为越南培养了大批留学生,这些当年的留学生在中越教育合作与交流中具有重大影响。
  3. 互补双赢的合作优势
  尽管我国继续教育在整体发展水平上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某些学科或领域则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基本能满足东盟国家对相关人才的培养要求,尤其是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国家。我们的优势学科或领域主要有:一是特色学科,如汉语、中医、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二是国际贸易学科,如经济、法律、管理等;三是西医、理科、工科、农科等自然科学。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的继续教育水平和国际化程度较高。因此,在优质继续教育资源输出的同时,也应积极借鉴和引进其优秀成果。
  
  (四)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的内部弱势(wedkness)
  1. 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主要是培养面向CAF-TA发展及东盟国家建设所急需的专业化、国际化人才,在双边关系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这尚未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一是我国尚未制定相关的具体政策、体制、机制,以支撑、规范、推动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的持续发展;二是我国相当部分继续教育机构还没有将国际合作作为自身的一种基本职能来对待,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机构更是凤毛麟角。
  2. 国际合作水平有待提高
  尽管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进步,但毕竟我们还处于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发展阶段,这基本上决定我国的教育(继续教育)的国际化程度。目前,我国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合作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一是合作形式单一。国内

主要是不定期的中、短期专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语言类等项目上;国外主要依托孔子学院开展相关合作项目。二是合作的持续性不强。多数项目仅局限于交换访问学者、不定期的培训等,合作的可持续性不强。三是课程缺乏针对性。由于缺乏精通专业知识又熟识东盟国家语言的专业人才,所以很难编写出适合东盟国家学生使用的专业教材。
  
  二、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的推进方略
  
  (一)中国与东盟继续教育合作的原则
  1. 坚持依法办学,规范运作
  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必须依据我国现有的教育法规。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真正做到依法办学、规范办学。同时必须遵守中国继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国继续教育国际化进程,尤其是拓展与东盟国家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2. 坚持“输出”为主,兼顾“输入”
  交流与合作是双向的,但中国-东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中最为鲜明的一点就是教育优质资源的“输出”在双边合作中是主要形式。我们应充分利用国内和东盟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输出”教育资源,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应有针对性地“输入”东盟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3. 坚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一是坚持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与CAFTA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双边继续教育合作是CAFTA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坚持与CAFTA整体运作协调发展。二是坚持与西部大开发协调发展的原则。我国的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几个省份是西部大开发与CAFTA辐射带的叠加区域。所以,推进中国一东盟继续教育合作,应充分发挥国内开发与国际合作的政策叠加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推进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的策略
  1. 更新继续教育认知,树立国际化观念
  国际化是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而继续教育国际化的前提是观念的国际化,要以全球的视角来认识继续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探寻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路径。1990年加拿大教育署在《没有国界和边界的教育》报告中,要求国内各大学把国际化作为自己的组织目标之一,并制定相关政策来推进和保证国际化进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中指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大国际援助力度,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培训专门人才。”因此,把握当今继续教育发展潮流,依据我国教育国际化的具体部署,更新继续教育认知,树立国际化观念,将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东盟国家发展和CAFTA建设培养大批的专门人才和国际化人才。
  2. 制定规章制度,保障合作持续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政府不仅从宏观政策上指导与鼓励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而且还不断使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法制化内容具体化,包括人员交流、外语学习、合作办学、学术交流等方面。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南地区的省份,尤其是广西和云南应在全面落实国家各项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利用宪法和国家相关法规赋予或授予的权限,制定地方继续教育国际化相关法规,促进中国一东盟继续教育的合作与发展。
  3. 形成多重机制,促进合作持续发展
  中国一东盟继续教育合作机制,即在CAFTA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在继续教育合作过程中相互联系及其运作方式。合作机制主要涉及三个层面:其一,宏观机制,即协商、制定中国一东盟继续教育合作的原则、整体规划等;其二,中观机制,即协商、构建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继续教育合作机制;其三,微观机制,主要指协商、制定双方合作主体(高校、协会、团体等)之间的具体合作机制。三个层面的合作机制相互联系、相互依托,共同推动中国一东盟继续教育合作的持续发展。
  4. 搭建合作平台,提供发展载体
  搭建合作平台,提供发展载体,是推动双边继续教育合作的物质基础。一是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其设为中国-东盟教育(继续教育)博览会常设性子会场,充分发挥其信息交流、洽谈合作和互通产品的重要作用;二是开发中国-东盟教育网络平台,即整合中国教育资讯和服务,建立一个集教育资讯、服务、管理及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平台,为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提供必备的软件支撑。
  5. 建立相关认证制度,促进合作的良性发展
  建立相关认证制度是继续教育国际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教育体制不同,涉及的因素繁杂,长期以来双边在学位、证书、学分对等互认等方面还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但这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在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机制框架下,允许广西的相关部门和机构率先与东盟国家的对应部门和机构就相关问题进行协商,以解决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继续教育合作中的学位、学历、学分、专业技术的互认问题,为双边法规性认证制度的制定及签署奠定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林,东盟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序言.
  [2]冯增俊,卢晓中,战后东盟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455.
  [3]唐晓萍,广西与东盟国家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57-58.
  [4]韦政,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6―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1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