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吴贻芳与金陵女子大学职业女性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娟

  摘要:吴贻芳是金陵女子大学的首位中国籍校长。金陵女子大学在吴贻芳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调整办学宗旨和院系专业设置、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近代中国培养出了一批批走向社会自食其力的职业女性。
  关键词:吴贻芳;金陵女子大学;职业女性
  
  吴贻芳(1893―1985),中国近代著名的女教育家。号冬生,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没落的前清官吏家庭。1919年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是该校的首届毕业生。1922年获巴勃尔奖学金留学美国,获密执安大学研究院生物学博士学位。1928年任金陵女子大学首任中国籍校长。
  在吴贻芳的领导下,金陵女子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当时办学规模最大的教会女子大学,培养出一批批走出闺门,走向社会,独立谋生的职业女性。她们才能出众,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广泛好评。据1935年金陵女子大学职业介绍部统计:“最近3年来,各方由本校聘请之人数超过毕业生数约3倍,足证社会人士之信任本校毕业生……在国内殊不多见。”从人校时接受金陵女子大学高等教育的普通女学生,到毕业时成长为掌握一技之长、广受社会青睐的职业女性,这一巨大转变与吴贻芳适时调整办学宗旨、院系专业及课程设置、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
  
  一、调整办学宗旨:培养女性精英,服务社会
  
  金陵女子大学最初是美国基督教各差会为培养中国妇女中的传教领袖而创建的。最初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基督教福音的传播者。吴贻芳作为非基督教运动背景下的第一任中国籍校长,结合中国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调整办学宗旨――淡化宗教教育,养成学生服务社会的本领。1928年,吴贻芳在就职词中讲到:“金女大开办的目的是应光复后时势的需要,造就女界领袖,为社会之用。现在办学,就是培养人才,从事中国的各种工作……能应各种的新需要,运用自己所学,贡献给各种工作。”此外,吴贻芳特别强调把训练妇女为国家服务作为学校的使命。她把金女大办学目的的重心由扩展基督教在中国的影响转向了为国家培养有学问、有道德、有服务社会本领的人才上。她常对学生们说,“我们的办学宗旨,是要把大家培养成具有高尚理想,不顾个人私利,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对工作认真负责,与同学相互合作,对社会有精诚服务的态度,对国家从爱国主义出发,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到自己应尽义务的人。”培养女性精英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明确了金女大的学生培养方向。基于这样的办学宗旨,金陵女子大学在院系专业的调整上也呈现出与此吻合的特点,以服务社会、适应社会需要为原则。
  
  二、专业及课程的设置以适合社会需要为依据
  
  作为一所教会学校,金女大宗教教育占较大比重。吴贻芳就任校长后,围绕培养女性精英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原则调整院系专业设置,取消宗教系,淡化宗教课程,逐渐停办政治系、哲学系,同时根据社会需要加强系科建设。文科主修系设:中文、外语、历史、社会学、音乐、体育等;理科主修系设生物学、化学、数学、物理、地理、家政、医预科和护预科等。
  在院系专业的调整和发展中,金陵女子大学逐渐形成自己较有影响的特色科系,如文科的音乐系、社会学系,理科的生物系、化学系、家政系以及体育专业等。其中影响最大,成绩最为突出的是文科的社会学系和理科的家政系。社会学系是因“近年重视社会建设,因女子性静,宜于社会工作”而建。它的建立,兼顾了社会和女子就职的双重需要。其专业课程的设置是以学生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培养应用能力以适应未来就职需要为着眼点。因此,在专业课程上,不仅设置了社会学原理、社会问题、人口问题、农村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会病理学、乡村教育和社会立法等理论课程,还设置了如社会统计学、社会研究方法、社会调查、个案工作、集团工作、儿童福利、社会事业与行政、贫穷与救济等多门应用性课程。社会学系的上述课程设置是非常完备的。它体现了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理论研究与实际能力训练的结合。经过上述课程的学习,社会学系的毕业生成为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进入社会受到了广泛地欢迎。1940年,针对战争难童的救助、保育这一社会问题,吴贻芳创办了家政系,从事儿童福利、救济工作的研究。家政系分儿童福利、营养、应用艺术三个组,因它应社会需要而建,很快成为最受欢迎的一个系。家政系的课程紧密围绕难童问题设置,开设了儿童发展、儿童健康、托儿所管理、普通心理学、营养学、膳食与疾病、烹饪学、应用艺术、生理学等课程。其课程的设置与现实需要极为契合。以营养学课程为例,并非是对各种食物营养的理论宣讲,而是针对战区实际情况,主要讲授战区常见食物的营养搭配,极具有针对性。
  
  三、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重视实践是吴贻芳培养为社会服务之人才办学思想的反映。吴贻芳在回忆办学实践时曾说过,金陵女子大学在办学上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在“学习中重视实践”。即使在抗战时期,吴贻芳也从未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抗战时期吴贻芳把仁寿县的服务处作为金女大学生的实习场所。每年寒暑假都有学生来此实习,开展社会调查。学生分为妇婴组、幼儿教育组、挑花组、鸡种改良组。妇婴组主要是借用有经验的助产士开展门诊,定期检查孕妇情况,治疗婴幼儿疾病,根据季节变化给儿童打预防针、种牛痘等,并召集母亲会,宣传育儿知识;幼儿教育组在农忙时节组织免费上学的幼儿班对儿童进行教育;挑花组组织当地妇女,挑绣桌布、床单、窗帘、餐巾等,由学校运往外国换取外汇;鸡种改良组以生物系学生为主,对仁寿县的鸡种进行改良以提高当地鸡的产蛋率和抗疫力。学生通过服务处的实习,拓宽和深化了理论的学习,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锻炼了实际能力,为进入社会就职做好了准备。
  从1929年至1951年,吴贻芳任金女大校长二十余载,培养了760名本科生,113名专科生。与当时众多女子接受大学教育后重返家庭,以结婚为业相比,在吴贻芳服务社会思想的影响下,金女大毕业生大部分步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职业女性。1947年在金女大对32年来历届共732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中,高达96%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就职。在妇女职业空间狭窄的近代中国,金女大毕业生活跃于教育、医疗、出版、科研等众多领域,这与校长吴贻芳在服务社会办学思想的指导下调整院系专业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是分不开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2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