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网络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模式转变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亚希
[摘要]通过分析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特点和应用优势,提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校教学模式分类,并就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高校信息技术推广和应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高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009―03
多媒体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校校园,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并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深刻的变革。教学模式改革的动力来源于物质技术的发展,工业化社会使古代的私塾个别教学模式改变为学校班级课堂教学模式:而信息化社会又将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产生网络学校、虚拟课堂,使教学过程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行为的个别化、个性化和自主化成为可能。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改变了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发生改变,教学设计理论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从而促使新的教学模式的产生。新的教学模式能否有效地建立,并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还要取决于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环境的建设;教师对多媒体网络技术掌握应用的程度:新的教学设计思想的产生等。本文就多媒体网络技术促进教学质量的优势,及由此产生的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 多媒体网络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特点
1 多媒体化的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技术。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辅助教学的现代化手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广泛实践,使教学媒体从单一的板书文字、挂图、幻灯片、纸质教材,发展为计算机化的PowerPoint形式的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视听丰富、色彩生动、形式活泼的演示文稿;帮助学习者自主训练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实验者进行模拟实验操作的实验型多媒体课件;提供教学功能和教学资料的电子书、辞典等。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的优势和特点:
(1)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在多媒体课堂授课能使用计算机和投影仪,演示相关的课程内容,速度快而清晰,对教师而言节省了大量板书的体力劳动,可以集中精力讲解课程:对学生而言可避免埋头记笔记,因为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他的演示内容,可专心理解讲授内容,也节省了体力。“用锄头挖地省力,还是用拖拉机挖地省力”,是不言而语的。有的教师的电脑演示文稿中仅使用了文字符号,没有图片或动画等多媒体元素,被人嘲笑为“电子黑板”,当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能确有不妥,但是“电子黑板”比“粉笔黑板”效率高也是毋庸置疑的。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手段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多媒体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
传统的课堂教学资源应该包括教师授课语言、板书等人力资源和教材。多媒体课堂的教学资源增加了更多的信息表现形式,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能在计算机的控制下统一获取、统一存储和处理,表现为合成的多媒体信息。例如:文学院的老师在讲解《红楼梦》时,可以生动地演示出“建筑文化”、“香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的各类图片和视频,在“建筑文化”中又对中西建筑进行了分类比较,图片非常多,内容很丰富,学生在很短时间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并且记忆深刻。又如:医学院的老师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开发并建立了具有传统与现代相互整合、相依互补的多元化、立体化和网络化特色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以传统的纸质教材、挂图、模型、标本、解剖操作等经典的教学资源为基础,整合现代先进的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发建立了人体解剖学专业教学网站1个,内含:网络课程3个、文字60余万字、图片8000余张、动画75段、视频256段、媒体数据总容量达30 G13的集传统与现代资源于一体的“多元化”、“立体化”、“网络化”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形成了教学媒体丰富、数据容量很大的教学资源,是传统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3)多媒体教学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传统课堂教学中很难用语言和文字来解释和表达的内容,可以很容易地在多媒体课堂中通过动画的演示,逐层地、三维地剖析和展示,使学生更易理解。例如:《分子生物学》课程用3D动画、flash动画来解答分子生物学中抽象难懂的机理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好的理解书本的知识,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如:《环境微生物学》课程中用教学动画生动地表现了不同细菌运动的方式,还用显微镜下的藻类运动视频画面作为课堂教学资源。
2 网络化的教学
网络化教学是指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与学的活动。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飞跃发展,我国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并且通过中国教育科研网与国际互连网相连,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程、课程与课程、校区与校区、学校与学校、中国大学与国外大学等等,数不清的学习资源中心、电子图书馆、各类学习网站与学生和老师都形成超时空的连接。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教育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可分为:校园内的网络化教学、校园外的远程教学。
(1)网络化教学有效地加强了师生的交流
通过网络建立网上教学学习平台、网络课程中的论坛、BBS、以及电子邮件等方式都可以加强师生在课堂外的沟通。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师生比普遍较高,教师对本科学生课堂后的个别辅导和交流相对较少;另外,由于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分校区,教师授课后即离开校区,学生和老师很难在课后见面;以后,随着高校住房体制改革,很多教师的住家也会在校园外。这些情况都会给学生和老师的沟通带来障碍,而网络化教学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对于非全日制在校学生而言,网络化教学产生的社会效益更大。网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海外的公开大学都依托于网络化的远程教学。
(2)网络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网上参考资源,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十五”期间教育部质量工程的推动下,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学习网站、资源中心、数据中心、电子刊物、电子图书馆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再加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宽扩大,高速非线性技术的链接,为广大网上寻找学习资源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十年前出现的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路通、车少、货少”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3)网络化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很多高校的多媒体教室中的计算机都可以上网,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能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还可以使用网络技术来链接相关的网站,提取学校资源中心的资料、相关网站的信息以及电子图书馆的参考资料。网络资源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很大的扩展,对综合性大学的各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借鉴和渗透意义深远,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
二 多媒体网络技术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
1 课堂演示为主的“讲授型教学模式”
“讲授型教学模式”的课程是全部授课学时都在课堂中进行,但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的使用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课后辅导,教学方法与手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思想也有相应的改变,从教师为主导地位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即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模式。现在我国高校绝大部分在校学生的理论课都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因为,一方面是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学生和老师面对面的沟通很难轻易被取代:另一方面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还在起步阶段,多媒体网络技术只被用于辅助教学的手段,就在这个阶段中,也有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用好这一现代技术手段,发挥其优势,进行新的教学设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 课堂讲授与网上自学相结合的“讲授一自学型教学模式”
“讲授―自学型教学模式”的课程有50―70%的授课学时采用课堂教学,其余学时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上自学。2003年教育部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试点工作,在180所高校中试点,开展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与网上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的高校采取三分之一学时课堂讲授、三分之一学时小组练习、三分之一学时网上自学与课堂教材(读写译)相配合的多媒体网络版的英语教材(视听说)。
多媒体网络教学强化了语言环境,可以使用真实的英语环境和人物对话的视频资源,这是传统教学中不能提供的: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多试点学校有以下的共识:大部分学生拥护大学英语改革,体会到网络学习平台是一种很新颖的,可以进行互动和交流的环境,对听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则认为这种改革把教师从繁重的备课、板书、改作业等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钻研教材和教学法,并且提高了教学效率,缓解了外语教师编制不足,长期超负荷运转的问题。
3 网上学习为主的“网络学习型教学模式”
“网络学习型教学模式”是大部分或全部课时都在网上学习、网上辅导、网上考试的课程。一般情况下,这种教学模式用于非全目制学生,如:网络学院、远程教学等,而较少用于校园内的全日制学生。校园网上的网络课程只是起到了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课堂教学学时不会因此减少。其中也有很多网络课程制作得非常好,已经形成一门完整的立体化自学教材。当然,在有的学校,也有个别网络课程用于校园内的全日制学生,如:清华大学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该门课程以课程网站为学习平台,信息技术在该教学平台中突破了以往辅助教学的角色,而是开展了一种全新的网络化教学模式,师生近80%的教学活动是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的。
三 推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的建议
教育部在2007年初与财政部联合发文决定实施“质量工程”,目的是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好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工作。质量工程中的六大举措、七大系统、九大目标、十组数字中有很多项目都与教育信息技术有关,例如: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专业设置预测系统,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大学英语与网络教育网上考试系统,网络教育资源管理和质量监管系统,精品课程共享系统,立体化教材数字资源系统,终身学习服务系统。并实现信息化手段与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广泛应用,改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图书、实验设备等优质资源的全国共享;初步实现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的互动,建立专业设置预测系统;通过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用信息技术实施英语教学,4年后使60%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解决英语听说问题;初步建立用于网络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通普通本科教育和网络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30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等。
对在“质量工程”的推动下做好信息技术工作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强网络和多媒体环境的硬件建设
稳定高效的校园网络和高清晰度的多媒体教室是实施信息技术的基本条件。校园网络的主干带宽、校区间互连带宽、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网带宽及其它公共互联网带宽应该满足校园网用户的需要;并要保证足够的带宽连接到教室、实验室、教师和学生宿舍;要建立一个符合标准的中心机房和管理机构;并制定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措施,如:用户上网管理办法、信息上网管理办法、网络运行监控系统、网络防火墙、网络防病毒系统、数据容灾备份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信息过滤及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要联网、投影清晰、并配音响设备,保证多媒体课件的播放效果。
2 促进网络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的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分为校园内教学资源、国内教学资源和国际教学资源,这种区分是根据网络管理模式而定。一般高校都建有自己的校园网,校园内教学资源还可以分为自制资源和引进资源,电子图书馆里的资源大多数为引进资源,教学资源库、教学网站、网络课程等大多数为自制资源。学校既要引进大量高质量的国内外优质资源,也要鼓励学科教师建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资源。当然在校园网外还有其他高校、图书馆及各类学习网站,都是很好的网上教学资源,但是获取这些资源要受到网络出口带宽的影响,尤其是对国际教学资源的获取影响较大,带宽高,网速快,获取资源就方便。有很多教学网站需要注册或收取一些费用,对教学应用也有很多的障碍。高校应立足于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中心,才能方便校内师生的使用,也有利于网络带宽资源的合理配置。
网络学习平台是教师的虚拟课堂和师生交流平台,在此平台上,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教学主页,上载教学内容,开辟讨论区,发布通知,布置作业,个别辅导,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网络学习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课外学习园地。
3 加强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
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的开展。学习新的技能已经是新时期高校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涉及到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要视教师培训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工作的一部分。对教师的培训要注意课程设置应分为不同的模块:教育技术理论课程模块、教育技术普及应用课程模块、教育技术专项应用课程模块。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修不同的模块,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还可以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如:课堂边教学边实践方式、网络课程学习方式等。
4 促进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教育技术从辅助教学阶段发展而来的一个新的阶段,也是目前国际教育界非常关注、非常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所谓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目前我国高校很多教师应用教育技术尚处于辅助教学和辅助学习阶段,真正能达到教育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为数不多,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整合的模式会进一步深化和多样化。其目的是将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49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