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体验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娟霞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以往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关键词:数学;体验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3-2851(2011)02-0185-02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体验学习的基本内涵
所谓体验学习,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方式。它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一方面,使学生在亲历经验和多种活动探究中,获取数学知识和对数学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为此,教师要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目的。
二、体验学习的实施策略
1.引导创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学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先出示数列2、4、6、8、出出让学生猜想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由此复习偶数的概念后问:“猜一猜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学生受判断数的奇偶性影响,往往会做出“个位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的猜想。教师随机出示问题:怎样用3、4、5这三个数字组成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你是根据什么判定它能被3整除的?可能与什么有关?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们组成的数是543,453,因为它们个位上的数字是3,能被3整除;有的学生马上反驳说:我们组成的345,435,534,通过计算,发现它们也能被3整除,但与个位上的数无关,可能与各位上数的和有关。以上同学说的对不对呢?此时,教师再提供材料让学生尝试验证,再合作交流,必定会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体验学习
数学学习是一个学习、实践、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在发现中体验认知、情感、技能、态度才能协同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从中获得积极良好的体验,这就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数学教学应由“学科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准备平行四边形若干个,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剪、拼、移等活动,经过各小组交流、讨论之后,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经过动手操作,用“割”“补”“拼”“移”的方法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6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时,仍感到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3.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
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地为学生充分合作、交流搭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让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学习状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相互的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和协作中,各抒己见、大胆设想、积极探索,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当学生掌握了自然数新的分类方法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下面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17,22,35,37,87,1,75632。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交流。经过合作交流,有的学生说:我是根据约数的个数来判断,质数只含有1和本身两个约数,而合数还含有其他约数;有的学生说:我先找出这个数的所有约数,然后再看它是质数还是合数;也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还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就是看这个自然数除了1和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没有第三个约数,如果有第三个约数,就一定是合数。如75632,它肯定有约数2,所以它一定是合数。出出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既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4.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例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
再如,某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50张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8元,我们班一共有45人,该如何购票?学生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多种解法:45×10=450(元),50×8=400(元),50×8―5×8=360(元),50×8―5×10=350(元),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
又如,教学《网的认识》之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面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网的,而车轴都装在网心上”这个实际问题。
5.营造氛围,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学习
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使每一个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从多层次、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那些学困生要投入更多的感情,“舍得送分”;对于那些特优生的表现,实行“突破满分”,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在师生的鼓励声中、赞扬声中去体验知识的来龙去脉,去享受学习的快乐。
总之,体验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应注重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的机会,让他们在经历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和感悟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