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高校团建工作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龚建文 曾艳 鄢来均
摘 要: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在新的形势下,高校的团委工作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适应新的形势,借助网络建设的优势,加强和创新团委各方面的工作实现,实现团委工作新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网络;团委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093-02
新世纪以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都对高校团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并且正在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人们因此将之称为“第四媒体”。在面临诸多挑战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创新高校团的建设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实现新的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互联网对高校团建工作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自进入中国后便迅速发展,因其获取信息方便快捷、形式丰富多彩、信息量超大、无地域限制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据统计信息显示,中国内地网民总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其中63.4%的网络用户年龄在18-35岁之间,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用户占57.2%。由此可见,大学生是互联网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互联网也为团建工作提供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机遇,所以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的资源,开创高校团建工作的新局面。
(一)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网上信息的丰富性和共享性使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从中受益。青年大学生作为网民的主体,他们在网络中的言论势必影响着其他网民的言论及行为。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就不单单是对学生本身的教育,而且还会涉及其他的网民,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超出了大学生的范围,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而互联网图文并茂的形式更为大学生所接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不同于传统教育传播的途径,融影视作品、历史资料、先进人物事迹于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得以内化而具有持久的影响。
(二)有利于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互联网的虚拟性使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自由发表言论,可以抱怨、诉苦甚至发泄。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会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种种困惑和挫折,自己没有更多的办法来加以处理,有时找不到倾诉的对象,便选择在网上宣泄,以期引起别人的关注 在高校的BBS都可以看到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情感的种种迷茫和疑惑,同时还有其他同学“跟帖”表示共鸣或安慰等。并且往往这些言语是学生内心不加掩饰的真实写照,这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内心世界的极好平台,通过专业的分析,我们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困惑和困难。
(三)有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网络的平等性、交互性和跨越时空的特点,使得受教育者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教育,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网络上方便自由地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直接”对话,沟通交流;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现实表现,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或对疑难问题予以解答、辅导,从而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单向式、被动式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也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同时,信息网络还可以将学校与家庭联系起来,即时沟通、交换信息,做到家庭、学校相结合,为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手段。
(四)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信息网络是一种具有感染力、充满时代感的传播媒介,其影响和吸引力明显大于过去任何一种传播手段。尤其是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寓教于乐,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想像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其教育效果是任何传统的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二、互联网对高校团建工作的消极影响
网络带来强大服务功能的同时,更以其鲜明的意识特性,带来了人类思想意识领域的一场革命。网络具有开放性、匿名性、虚拟性以及平等性,这些特性给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一)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给各种思潮大开方便之门,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西方敌对势力更是极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治倾向、思想文化的渗透,并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冲击、侵蚀。这将对我国的主旋律文化,特别是当今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从而极大地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二)影响着大学生人格的发展。学生可以从网络环境中获取大量的信息,这种方便似乎令人感觉“天涯”若“比邻”,从而过份依赖网络,忽视对现实人际关系的交往,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依恋必然产生心理上的孤独。甚至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可以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不必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网上可以随意的说谎,造谣,甚至诋毁,而不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和道德惩罚,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道德约束感和社会责任感。这对于人格和心理发展都还不完善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害的,容易造成他们人格的缺陷和现实能力的严重不足。
(三)对现有的思想道德教育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师处于优势地位,大多采用灌输式和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他们可以通过精心筛选适合的教育素材,向学生集中、持续地传播含有特定内容的信息,易于教师树立“权威”,从而也在一定程度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然而,在信息网络时代,教师在信息和技术上的优势地位大大被削弱。,势必波及当代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甚至导致网络犯罪行为的产生。
三、高校团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在经济高速发展、思想日新月异、世界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机遇和挑战并存,共青团工作同样需要创新和转变,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实现新的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一)积极主动,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领域的斗争和矛盾错综复杂,有时还表现得相当激烈。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网络上各种思潮,各种良莠不齐的东西充斥其中,有先进的,也有反动的,低级趣味的,大学生还缺乏辨别能力,所以我们需要用正确、健康的思想占领网络阵地,进一步加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公民道德为基础、以团员青年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团结和教育广大青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校教育资源,发挥文化素质教育的优势,群策群力,尤其是建设“红色网站”,积极建设,及时开通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系统,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以红色网站为平台,建立网上党校、网上团校、网上理论学习园地等,开设网上讲座、讨论,积极在网络上弘扬主旋律。如在网上党校将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上网发布,邀请专家学者介绍和讲解党的政策和形势任务,组织优秀党员和普通群众、学生党员直接对话等,这样可以扩大党校的辐射面,让更多的人及时地补充养料,接受党的教育。同时开设网上论坛,利用BBS让大学生共同探讨理想信念、出世态度和做人道理,就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通过互相切磋、思想交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觉悟的目的。
(二)以人为本,构建网络服务体系。共青团工作的只能实现由以往的单纯团结教育向团结教育与服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也正是人本教育在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具体体现,人本主义的要求就是强调学生的本体地位,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素质教育创造条件是团组织服务职能的核心思想,也就是我们经常说起的:“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首先我们应转变自身的态度,由被动的管理转为主动的服务,把服务团员意识贯穿于教育和管理团员之中,将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理解团员、尊重团员、关心团员和爱护团员的教育。加强和改进团组织的自身建设,提高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建立开放的团委工作系统,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加强与团员之间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声,做到真心诚意地为他们服务。例如建立开放的团务管理系统,勤工助学网上申请管理系统以及学生的公文发布系统等等,实现团委工作网络化,便于为学生服务,也做到真正的公开、公正、公平。
以开拓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服务宗旨,构建青年成才服务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各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职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重点是建立相应的网络服务体系,建立一系列拓展学生综合素质、资源丰富的高水平的优质网站。
(三)因势利导,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首先,应加强法规建设和对互联网的监控和管理,防堵有害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是当前网络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次,学校应建立较为完善的网络管理办法,加强对网络检查和监控,保证校园网络信息传播的有序性。再次,通过教育和引导,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信念,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健康、不文明内容和行为的侵蚀,做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合格网民。
建立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又能掌握网络技术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不但只是有辅导员组成,而是集合学校的力量,由政治素质过硬又精通网络技术的不同专业老师组成,并且要对其加强政工干部网络知识的培训,使其参与网上论坛、BBS、聊天室等交互性较强的活动,让他们更多、更快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同时也应该成立一支以学生骨干为主体的学生队伍,并结合学生党建工作、选聘政治素质较高、责任感强的学生积极分子担任聊天室、论坛、BBS版主,并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增加网上正面声音,及时解决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控和引导,教育引导学生怎样合理合法的利用网络,这样也能起到减少学生网络成瘾现象。
(四)继承创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目前我们国家都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产丰富的时期,但文化的发展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整个社会都充斥着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这正是一种缺乏文化内涵的一种表现,而大学是创造文化、建设文化的社会重要部门。一个共青团作为大学生中的主体,其面貌如何,某种程度上还体现出了一所大学的文化和精神。如何在共青团工作中折射出学校的文化底蕴,并继承、融合和创新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继承、展示和发扬特有的大学精神,都应该纳入共青团工作的视野。我们要避免以往重共性轻个性的做法,不同类型的院校,其功能、使命、目标等都存在显著的差别,这对文化的需求也不尽一致。但目前我们院校文化建设,缺乏充分的考虑,共性太多而个性不足,没有体现出本院校自身特色。我们应重新思考和梳理我们学校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以创造性的思维和现代的眼光去挖掘我校传统文化,弘扬我校的优良文化,重塑大学精神。例如我们整理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建立中医药传统文化网,在这上面可以看到我们悠久优良的校史、具有重要影响的校友、以及当前学校文化氛围等等。同时我们更要发挥学生社团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社团的特色和内涵建设,加强指导,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建设具有独特风格和切合本校实际的校园文化。例如可以重点资助和指导在我校有一定影响并且历史悠久的针灸研究协会,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其在校内校外的影响力,丰富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网站.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OL].
[2]王守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3,(5).
[3]朱伟光,王琦.“红色网站”的效应[N].光明日报,2O04-12-2
[4]王玉忠,谢志芳.适应学分制改革创新高校团建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7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