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南京市聋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五所

  摘 要: 为了体现对残疾人群的关爱与教育公平,作者对南京市聋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较为全面地了解聋人大学生的体育状况,为残疾人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南京市聋人大学生 课余体育锻炼 现状调查
  聋人大学生为目前高校残疾学生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一方面,这些学生和健听学生一样担负着繁重的学习任务,面临同样或更严峻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听觉和言语表达上的障碍,使得他们比健听学生面对更多的困难,因此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因此,我通过对南京市聋人大学生和承担聋人大学生课程的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南京市两所高校的聋人大学生和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聋人大学生306人,体育教师43人)。
  1.2调查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349份,聋人大学生306份,体育教师43份,回收问卷339份,聋人大学生296份,体育教师43份。
  1.2.2专家访谈法。通过访谈两所学校的资深教育专家了解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课余体育锻炼频度
  通过调查发现,聋人大学生每周锻炼频度在3―5次及以上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75.4%和70.6%,这么高的比例与现在高校实行的“阳光晨跑”是分不开的,说明“阳光晨跑”制度的确可以促进更多的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
  2.2课余体育锻炼持续时间
  通过调查发现,聋人大学生每次参与锻炼持续时间在31―60分钟及以上的男生、女生比例分别为75.5%和73.2%;运动持续时间在61分钟以上的同学,不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偏少,特别是女生;运动人才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都在这个时间区域。因此学校的管理者们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促进部分有条件的聋人大学生加大时间投入,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为校运动队储备人才。
  2.3课余体育锻炼强度
  本研究中的锻炼强度是根据闵捷等人的研究划分的,即通过机体在运动时对出汗量、呼吸及心跳等因素的自我感觉疲劳的程度,把“基本不出汗,呼吸、心跳基本保持平稳”、“中等出汗,呼吸、心跳明显加快”、“出汗很多,呼吸急促,心跳明显加快”分别定为小强度、中等强度、大强度。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性别在不同锻炼强度段所占的比例,男生处于高锻炼强度层面的有12.8%,而女生仅有6.3%处于高强度锻炼层面,这部分同学中的大部分还很有可能是校运动队的成员。处于低强度层面的男生占45.5%,女生则高达64.5%,可以看出聋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强度整体上偏低,对于心肺功能要求很高的校运动队来说不是很有利,影响了运动队的人才储备。
  2.4课余体育锻炼时间段
  通过调查发现,在早晨晨练时间段男生、女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比例相对较高,这与学校周一到周五有晨跑制度不无关系。男生、女生利用下午这段时间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比例分别是80.4%和58.2%;其中男生在这一时段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人数是一天中最多的,女生是除晨练时段外的第二高比例,说明目前聋人大学生比较喜欢在这一时段参与体育锻炼,这与学校在这一时段营造的体育氛围是分不开的。男、女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在“周末”的时间锻炼相对比较积极,说明这两所学校在课余体育的组织上还是比较好的,社团等组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5课余体育锻炼场所
  通过调查发现,南京市聋人大学生选择在学校运动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的比例相当高;其中选择在学校运动场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男生占81.4%,女生占68.0%,说明学校体育场是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同时也说明学校校外的运动场地、设施能够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运动要求。在健身馆进行课余锻炼的比例男、女生都不高,学校健身馆应该是部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很重要的一个场所,学校应该抓紧出台管理方案,有健身馆的积极、免费开放,没有的积极筹备,为有这部分需求的大学生提供健身场所。
  2.6课余体育锻炼项目
  通过调查发现,南京市聋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项目主要集中在大学常规教学项目上,而且呈多样化趋势。南京市聋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中,总体上小球项目明显好于大球项目,无对抗的项目好于有对抗的项目;通过了解,聋人大学生对于剧烈的运动还是比较担心的,特别是大强度的运动,这也贴合了调查结果。女生的课余体育锻炼项目主要集中在散步、健身跑和小球项目上,首先这几个锻炼项目在学生健身阶段不仅锻炼强度相对较小,而且无身体对抗,贴合她们怕运动伤害的心理;女生对于室内小球项目的爱好尤为突出,有一部分学生直接归因于室外有太阳晒等环境因素。
  2.7课余体育锻炼参与形式
  聋人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导致与健听学生相比性格上有些“封闭”,心理上有些自卑。从调查的结果看:聋人大学生选择和聋人同学一起参与课余锻炼的,不论男生、女生的比例都很高,分别达到65.7%和68.6%,这说明聋人大学生更愿意和同类型的同学打交道、交流沟通;从选择与健听大学生一起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人数偏少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融合还是存在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经常和健听学生一起参与运动的聋人大学生,是健听大学生自己找的帮扶对象,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不仅使自己与聋人的手语交流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使聋人大学生有了了解健听学生的机会,有利于聋人大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发展。
  2.8课余体育锻炼指导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南京市聋人大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时,有专门人指导的占12.2%,偶尔有指导的占26.0%,没有指导的占61.8%,可见学生在进行课余体育锻炼时基本处于无人指导的自由活动状态,这种现象使得学校丰富的体育资源被浪费,如:拥有体育专业技能的体育教师、资深的体育管理人员等,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并改善这种现状,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结论
  3.1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整体表现是值得肯定的,但运动持续时间短、运动强度低、时间段选择上相对集中等,不利于聋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开展。学校通过制定课余体育锻炼与相关成绩或相关评优挂钩等标准,改善聋人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
  3.2器材除体育课外不外借、体育馆收费、无专业人员指导课余锻炼等问题,从基础上制约了聋人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加强学校课余体育的监管,可以整合学校体育资源,最大化地服务于聋人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
  4.建议
  4.1学校应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制定相关的制度及评价体系,使体育锻炼与体育课成绩及相关的评优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聋人大学生积极参与不同内容形式多样的课余体育锻炼。
  4.2加强课余体育的监管,解决器材利用率低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场馆设施,并继续开发适合聋人大学生的运动项目,最大化地服务于课余体育锻炼。
  4.3进一步加大对聋人大学生的关怀力度,通过建立心理档案、组织科学有效的健康心理引导等措施,解决聋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鼓励他们积极投入课余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姜晓珍.关于学校因素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2):47-50.
  [2]朱卫东等.江苏省残疾人体育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3]郁松华等.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思考[J].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教学理论研究,200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8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