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几点认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学静
任务型教学是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将任务型教学融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使之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是每一位一线高中英语教师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结合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任务型教学的提出及理论依据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由英国语言学家Allwright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80年代流行于国外,9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它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J.Piaget)、科恩伯格(O.Kemberg)等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以心理学、哲学和人类学为基础,认为知识是暂时的、发展的和非客观的,是经过学习者内心建构并受社会文化影响的。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构建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这与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即课堂上教师单纯地讲述和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是有很大区别的。
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事情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任务型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更能体现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时,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发挥就能进入很好的状态,学习的效率就能事半功倍。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任务型教学已成为广大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要求课堂教学的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上来,课堂教学活动都围绕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来进行。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设计合理的语言学习任务是教学的重点。
任务型教学也是新课标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动。”“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进步。
为了有效地实施新课标,为了使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应用,作为高中英语教学实践者,我们必须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二、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的生活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指导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写作等方式、学习和应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趣味性原则。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任务,使学生乐于参与,并渴望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如角色扮演活动、讲故事,等等。角色扮演可营造较为轻松的学习气氛,教师予以点评,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也能大胆地用英语进行交际。通过讲故事,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由于同龄人有共同的话题,他们愿意倾听别人的讲述,于不知不觉中学习英语。
2.全面性原则。
所谓面向全体学生是指所设计的活动应吸引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仅是让能力强和水平高的学生参加。因此教师设计的活动应适合所有的学生,而不是专门针对某些学生。教师可以把活动设计成若干种形式,提出不同的要求,或设定不同的难度让学生自己决定进行哪些活动,以免任务难度不当,使课堂出现冷场局面。通过小组讨论有目的地安排各层面的学生回答问题,这样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并完成一定的任务,既避免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做他们没有把握的活动,又避免出现课堂上一边倒的现象(优等生在活动中成为主角,其他同学成为旁观者)。在活动中教师还必须给予及时、适度的组织和调控,避免出现小组合作表面轰轰烈烈,缺乏实效的现象。
3.阶梯性原则。
任务的设计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后应前呼、层层深入的原则。形式尽量求新,变化多样,由多个任务形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遵循先输入后输出的原则,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推进,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创造不同的任务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和协商去完成任务。
三、几点感悟
1.要有明确的任务目标。
确定什么样的任务目标,怎样来确定任务目标,取决于教学的内容,任务本身的性质特点,教学条件,以及教师对教学内容和任务的理解。一个任务或复合任务应有一个主体目标,其他目标都在主体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教师所做的一切,比如:情境的创设、信息的输入、活动的开展、师生角色的表现都要为主体目标而服务。
2.设计任务要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呈现任务要具有科学性、发展性和可拓展性。
任务的设计要具有语用、语境和语义三个方面的真实性,并符合学生的真实兴趣。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不断获得任务所需要的信息、知识、能力和技能。所以,教师要认真备教材,认真备学生,根据不断变化的教育和教学因素调整任务,并设计出具体的运用性任务。若教材没有提供任务建议,则可从其他资料中选择合适的任务。设计完任务后,要检查任务是否符合真实任务的基本要求,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者(教师和学生)等因素对任务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使之更符合教学要求。
3.学生在任务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及教师角色的转变。
长久以来,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针,但就现实情况来看,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根本无法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任务型教学的主导思想是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彻底改变旧的模式和观念,最终使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主角,因而教师应由以前的“主导者”变为“帮助者”、“组织者”、“参与者”,在开展课堂活动时,应有必要的课堂纪律,做到“活而不乱”,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改变教师独断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共同参与到课堂中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