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艳梅

  摘 要: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一直是一个难题,长期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学生不但语文学不好,而且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受到消极影响。本文从初一语文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剖析,进而联系实际论述了衔接的前期准备与具体尝试。
  关键词: 中小学语文教学 衔接教学 具体尝试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现象的表现
  1.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脱节。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涉及知识点少,教师讲课速度较慢,往往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相对来说,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内容颇深,知识点增多,思维难度增大。由于课时紧,中学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一些教学步骤只能一带而过。小学有小学的一套模式,初中有初中的一套方法。
  2.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脱节。中学学习比小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学习时间由教师安排到学生自主安排;学生的学习由小学的被动型转变为中学的主动型。于是,相当多的学生在转型上出现了问题。进入中学以后,大多数学生沿袭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没有及早地认识到中学语文与小学语文的差异性。
  3.中小学的评价标准脱节。接手初一新生的往往是刚从初三毕业班下来的教师,在思维习惯上受初三教学模式的影响,很难一下子转换角色来适应新生。他们对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能力估计不够准确,对待初一新生往往要求过高,教学进度很快,甚至有的教师会用对初三学生的要求来要求他们。这样一来,许多学生在刚开始初中语文学习的时候就明显感觉到不知所措,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就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畏惧感。
  二、初一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初一语文的衔接教学,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必须明确自己要研究哪些方面的材料和内容,为日后的衔接教学做好哪些前期铺垫。
  1.研究大纲和教材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接手初一新生的语文教师要熟读新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中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异同和联系心中有数,对初一衔接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有整体宏观的认识,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起的是指导性作用,只有充分理解它们,才能找到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法,才能遵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充分了解初一新生的实际语文能力。初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小学,各自基础不同,只有充分了解初一新生的实际语文能力,才能在日后的教学中制订相应的目标。具体方法可以采用摸底测试,如词语听写、阅读检测、片断写作等。
  3.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过渡。教师传授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是学生小学升入初中学习成绩稳定的关键。小学阶段课程少,知识容量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主要靠记忆,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要扶得多些、细些、具体些。学生进入初中后,课程增多,容量加大,知识加深。语文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在教法上进行改进,改革小学教学模式,采用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
  三、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具体措施
  1.阅读教学的衔接。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可选择适当文章,采用老课重上的方式(用中学的教学方式重上小学课文),以明确中学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要求,教会学生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小学阅读教学重视语文基础,如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等;阅读方面,以积累、阅读为主,如语言积累、知识积累等,让学生熟悉并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字、词、句、段落、篇章,熟悉书面语言,增强语感。初中阅读教学以理解阅读为主,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把握文章层次、段落、文意和写作技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迅速而准确理解一般文章的能力。要求进行一些必要的智力训练,教授一些思维方法,以训练思维的准确性、条理性和敏捷性。
  2.作文教学的衔接。作文教学在整个中小语文教学衔接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是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能力,教会学生基本的作文技巧,制订循序渐进的作文计划。目前小学作文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每次作文习作之前,学生都会阅读范文,然后模仿范文的样式写作。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几乎每次作文训练中都提供了同类题目的范文,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认真学习这些范文,而且会为学生找更多类似的文章,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地写作。长此以往,不少学生对范文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现今不少小学的作文教学只强调教师如何结合范文或范例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教学的重点是写作知识),如此教学应该说有一定的效果,因为多数学生在这种教学中学会了写一篇简单的成篇文章,而且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但此种教学也有弊端,忽视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训练(这种综合训练不仅要进行与字、词、句、篇,以及写作知识有关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要进行与写作过程中的认知活动有关的独立思考能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的训练)。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因教材和老师不再提供范文而不知如何下笔,总希望老师读两篇类似的文章。所以,初一作文教学的衔接工作首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写作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个体的多种心理活动。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不仅与他掌握的词语数量、句型结构有关,更取决于他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和价值取向等多种内在因素。
  因此,进入初一,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养成平时观察生活的习惯,小学作文其实也是以观察作文为主,从训练观察入手比较有利于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小学生的观察比较主观、直观,初中作文需进一步强化观察的内容,增加观察的角度和方法。此外,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抒真情是作文衔接教学的另一重要环节。如果说“观察”和“情感”是写作所需的“软件”的话,那么技巧就是写作的“硬件”,具体说来就是写作流程的技巧和写作方法的技巧。小学高年级阶段的作文训练,大多按“命题―审题―立意―选材―起草―誊写―批改―讲评”这样的过程进行。这样的作文教学流程时速慢,信息反馈长,不可能及时有效地调控指导,尤其是中下层学生受益颇少。在初一阶段,作文要限时,尤其是要适应将来的考试作文,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快速作文的能力,所以,进入初中,我们可以把小学的流程简化为上述的“构思、表达、复看与修改”,训练学生在短时间内让大脑思维很快地活跃起来,激发灵感,迅速产生对外界事物的联想。
  总之,初一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关系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的发展。在衔接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地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心理过渡,教会学生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和作文技巧,明确阅读和写作的目标和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能力,以此让学生平稳顺利地完成过渡。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试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学会生存[A].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10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