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生华
摘 要: 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小学阶段,良好的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使学生受用一生。本文深入研究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育 现状 问题对策
语文是我们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是我国几千年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语文也成为国际社会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交流沟通的工具。语文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最佳时期,小学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忆力和认知力。此外,良好的语文教育还可以不断地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提高判断能力,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并且积极向上,充满创新创造能力。但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被动。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学生习惯于填鸭式的被动学习,在获得新知识时缺少独立思考,而是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授,一些学生甚至不能独立完成作业,需要教师的带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不仅得不到任何锻炼,而且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在思维和智力水平快速发展的年龄段,学生没有及时培养起独立思考的习惯,到高年级后,在接受大量新知识时,思维水平不能达到所需的水平,这样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严重的影响。而且学生长期处于老师填鸭式的教育环境下,久而久之就习惯于老师的灌输,而自己却不能真正学到语文知识的精髓,更无法通过加工形成自己的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意识不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老师也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影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小学语文教育质量下降。
2.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学校的语文课堂仍以板书和教材为主,老师上课时受到教学用具的限制,教学方法很难创新。但是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的年纪,他们对新鲜的事物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些新鲜的事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很多语文课堂中,教学环境使学生对学习失去新鲜感,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3.过于关注书本内容,缺乏实践锻炼。
现在的小学生学习时间不断增加,课业负担不断加重,除了学校的学习外,许多家长希望孩子多学知识,赢在起跑线上,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即使是周末家长也限制孩子的玩耍时间,为孩子报奥数、书法、音乐等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将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学生的睡眠时间越来越少,课间运动和社会实践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小学生在娱乐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及课外活动时间等方面都远远低于国外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不仅身体素质不达标,而且缺乏实践动手能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效率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育理念过于强调老师的威信和地位,老师居高临下的态度严重影响到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课堂气氛也十分沉闷,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许多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却不敢大胆地说出来。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只有处于自由轻松的环境,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关系,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积极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只有这样,学生和老师之间才能建立起信任,学生在课堂上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慢慢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近些年,我国大力倡导构建创新型社会,这一社会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从小学教育抓起,不重视创新性教育的小学教育是落后于时代步伐的。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利用以往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鼓励并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以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过于强调答案的统一标准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标准答案,想象力无法发挥,无法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锻炼。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普及,老师应该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尊重爱护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对学生的新奇想法,老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和效率。
3.对学生进行及时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理还不成熟,他们需要获得必要的成就感,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表扬和肯定。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表扬,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在表扬的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肯定和评价,对学生的异想天开、发散性思维予以一定的保护。老师的肯定可以促进学生自信心和创新精神的提升,可以温暖学生的内心,无形中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进一步高涨。积极的教学环境,不仅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还能提高课堂活跃程度。
4.科学合理的布置课外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语言能力,使他们进入社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也要以此为目的,过去机械式的重复练习只能满足应式教育的要求,无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所以老师要有计划地布置课外作业,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接触一些优秀读物,书读多了,学生的见识也多了,视野也开阔了,对于书中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可以很好地掌握,而且好的阅读材料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此外,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广播站、宣传团等带有较多语文性质的团体,这样不仅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教育,学校、老师及社会各界都应该创造条件,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效率的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福海.小学语文教育: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2]黎茂涛.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3]袁丽东.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16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