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情境,让科学课堂活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史青华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呢?实践证明,在科学课堂上,老师可以精心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积极鼓励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使学生动起来;通过观察、实践、制作等形式的亲身体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享受学习科学的快乐。
  一、鼓励激趣,让孩子爱起来
  科学课堂既是奇妙无比的,又是枯燥单调的。科学老师要尽量消除学生心中的种种害怕和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要尊重学生,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课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奇妙的自然现象。小学科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的培养。积极营造科学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一种友好的、充满激励的氛围中学习,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
  科学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会感染学生,乐观的情绪会影响学生。尤其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老师更应多给予关注和激励,使他们喜欢科学课,既要讲究语言技巧、上课要善于驾驭课堂,又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种种鼓励、理解,就如春风化细雨,孩子会从老师肯定与信任的语言中获得自信,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迸发智慧火花,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走向成功。
  二、创设情境,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采用实验创设现实情境,用科技史创设故事情境,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虚拟情境,用游戏法创设假设情境……在课堂不同的教学时段中,创设不同的情境,可以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
  导入时创设情境。例如在学习《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课,可以创设情境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动物,有小兔子、鸽子、青蛙、小乌龟、小金鱼,现在老师想把这些小动物交给你们“领养”,你们愿意吗?学生一听老师这么说,兴趣有了,然后老师因势利导:“要领养好小动物,必须了解动物的什么?”这样,同学就很主动地学习研究小动物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对于科学知识学得轻松、理解透彻、掌握牢固,课堂学习效率较高。
  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学习四年级《磁铁的性质》一课,我讲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磁铁制作成“司南”、“指南针”等故事,并且与外国发明作时间上的比较,使学生了解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从而对指南针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活动时创设情境。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一课,引入游戏法,首先从听同学的声音开始,再听录音机的各种声音的录音,然后静下心来倾听教室周围的声音等,用自己的耳朵去辨别事物的方向和距离。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很快明白了声音的各种不同变化,从而认识了声音的特点。
  三、利用经验,让知识立起来
  所谓“经验”是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又指“经历”。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对于日常生活性见到的事物或现象,总喜欢用老经验去解释,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牵强附会、错误的。因此,科学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置认知冲突,从而诱发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
  例如,在学习《水的浮力》认知“浮力”这一概念时,学生往往对于物体在水中沉浮的规律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容易想当然,误认为下沉的物体并没有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此时,教师可让学生用手指在水里感受、体验浮力:“伸出左手,中指向下,将手轻轻放在水面,感觉体会水的浮力;然后中指稍用力,左手慢慢下沉,提问:水的浮力消失了吗?”当然,老师也可以用弹簧秤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通过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从而建立新概念。
  学生在观察日常生活的自然现象时获得的经验用语往往不规范甚至不科学。教师及时加以利用课堂效果也很好。如学生日常生活中把“会飞”当作判断鸟的依据,就可能把蝙蝠等动物纳入“鸟类”的范畴,而把不会飞的家鸡、家鸭排除在“鸟类”之外。学生就会问:“那么,什么是鸟类呢?”这样,很自然地就诱发学生深入学习。
  四、亲身体验,让孩子乐起来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多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加拿大科学教学盛行的“做中学”也特别强调“做”。因此,科学课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自我感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方式进行。
  循序渐进,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观察是科学课探究活动的重要活动方式,三年级的教材内容就是从观察植物开始学习的,然后观察动物,进而观察“我们自己”,等等,由浅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教师要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接触到美妙的世界万物,增长知识,这样的课堂应该是快乐的。
  科学引领,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实验是科学课中学生喜爱的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奇有趣的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细心观察体验,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动力,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发现知识的规律。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体验。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得到无穷乐趣,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悟出道理,发现新知识,提高技能。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程特点,遵循科学课教学规律,多方面激发探究兴趣,培植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动起来,就可以优化教学结构,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静态为动态,科学课堂就会活起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0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