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的主题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安莹 韦亚军
摘 要: 课堂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积极作用。作者就网络资源条件下地理探究式教学的目标、原则和注意事项谈谈看法。
关键词: 网络资源 地理教学 主题探究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系统。将功能强大的信息技术变为教育和学习的工具,将多媒体网络环境变为教育和学习的环境,使网络环境和课程改革有机结合,这为地理学科的探究活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基于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的主题探究活动要正常有序地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必须重视以下方面。
1.以学科课程为基础的网络主题探究活动要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必须遵循“一个目标、四个结合原则”。
1.1一个目标的原则。
课堂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建设者”。在网络资源条件下的地理探究式教学,要加强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充分锻炼综合实践能力。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观点,发挥想象能力,培养在学习中不断创新的习惯和创新胆识。鼓励和帮助大部分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和创新计划变成学习中的现实。让学生自己领略探究―创新―实践的实际意义,品尝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题探究活动时的成功和喜悦。这样将会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教材内容与网络资源相结合的原则。
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地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以教材为基础,掌握好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这样的主题活动才能更好地开展。教材内容往往受到表达形式的局限,而丰富的网络资源则为地理学习活动提供了有效的补充和支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在高中地理选修课《旅游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电脑三维图像,举出几个实例,对同一景观不同位置观赏得到的不同感观进行分析说明,如武陵源群峰、黄果树瀑布、洞庭湖与岳阳楼、漓江等;也可让学生上专题网站分组查找世界上著名的瀑布,如美国的尼亚加拉瀑布,南美洲的伊瓜苏瀑布,与岳阳楼齐名的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昆明大观楼等图片。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网络资源为依托,能使学生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开阔视野。教材与网络资源良好的内外结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3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学科知识、增强能力的主要渠道,更是教师系统传授知识的阵地。课堂学习活动通过师生近距离的互动交流,可以挖掘主题探究活动的素材,为主题活动寻找更多契机。但课堂学习往往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这也就决定了在课堂上进行主题探究不可能更深入、更广泛。一般的主题探究活动往往只会停留在表层的探究,而不能达到深层探究的真正目标。课外充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有机条件,将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主题探究活动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这里要特别注意,在学生完成主题探究活动后,一定要在课堂上让各组学生对自己的探究结果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教师恰当、准确、及时地给予总结。这样,主题探究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1.4网络浏览与现实考察相结合的原则。
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的主题探究活动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网络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资源的复杂多样性。网络资源常常会出现不准确、错误、内容过时等现象。开展网络主题探究活动一定要让学生在充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尽量联系实际进行考察,这样的探究结果才会更加真实、准确。
高一地理下册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四节“城市交通运输”,介绍了城市交通运输的特点、城市道路网和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学习了这节课后,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城市交通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我们以“西安的城市交通”为主题组织了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也发现有些网络资源不够全面,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需要。有的学生利用电话访问政府工作部门,实地记录、实地拍摄相关照片,并把这些资料放到自己的探究报告中。通过网络浏览与现实考察相结合进行的主题探究活动,会更科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它不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5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商讨与教师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网络主题探究活动要求自主探究、合作商讨,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更多机遇。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商讨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同时,由于网络极大的信息量,教师也要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在网上进行地理遨游,但不能脱离轨道,要使教学在思考的自由性和大方向的组织下进行。
2.基于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主题探究活动的注意事项。
2.1精选探究内容,合理安排时间。
教师需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挑选的内容是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所能达到的,一般以教材里的案例为主。此外,还有来源于生活的,能引起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案例。如以“节约水资源”为例,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了解并思考自己家庭和学校的用水情况,我国、世界的水资源分布状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探究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等等。
2.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和引导。
基于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的主题探究活动,并不是说不要教师指导。相反这种探究活动对老师的指导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探究活动进行之前,教师要了解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感知情况,帮助学生把已知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地理观点,进而提出相应的探究课题。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组织、引导的尺度要把握好,引导不到位,学生会很盲目;引导过于具体,就像是给了结果让学生来进行记忆,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多给学生一些方向性提示,在宽松的思维空间里,学生肯定会提出许多独特的问题。这样学生对所探究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想学、乐学,继而获得思维发展。
2.3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能力培养。
基于网络环境进行地理教学的主题探究活动是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经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样进行课题研究,有利于养成敢于质疑的良好思维品质,有利于培养具有尊重事实,重证据、重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方法、能力的渗透式培养;同时根据学生思维展现过程中的漏洞、偏差,不失时机加以点拨,启发学生共同探讨,进行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
3.让学生体验在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主题探究活动的快乐。
新课改要求我们创设轻松活泼的地理学习环境,实施愉快教学。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题探究活动,能够实现师生间、学生间、学生和社会间、课堂内外等的多元互动,体验学习之乐。
3.1自主探究,共同参与,让学生感受快乐。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善于质疑是启动思维活动的源泉和动力。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地理教学的主题探究活动时,教师需事先准备好能够产生矛盾和提出问题的事实材料背景,创设问题,促使学生利用提供的学习材料和网络资源,把所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加以重新组织,使各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构成知识体系,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明确探究问题。在完成一次主题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这项活动,并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互相质疑,不断地探索知识,感受快乐,同时也培养了主动学习、共同合作的精神。
3.2学以致用,丰富体验,让学生分享快乐。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题探究活动并获取地理知识完成探究报告,学生的观察、思维、自学、表达等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究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增进了情感交流和相互了解。这样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愉快积极的情绪,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地理教学的探究活动,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收集材料并筛选、整理,热情高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同学们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分享成果的喜悦和合作的快乐,从中体验到成功感和成就感。
总之,基于网络环境进行地理教学的主题探究活动,不是简单地把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演示工具,而是把网络资源与地理知识、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有机整合,整合的最终目的是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舞台和创新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在开放式的探究活动中不断丰富知识,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