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电工学》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泽州

  摘 要: 电工学是高等院校为工科非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电类专业基础课,具有理论性和专业性较强、知识面广、概念抽象、枯燥、难理解等特点。本文就教师如何进行《电工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想和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的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 《电工学》 提高教学质量 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
  
  一、引言
  《电工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高校所有的工科非电类专业学生都要学习这门课。它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电子类与机械类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内容多、牵涉面广、专业性强、课时少等客观因素使其有其特殊性。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电工学》与其它课程一样,在教学目的、任务及内容安排上,只强调传授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学生学习的课程逐渐增多,而课时有限,教师忙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至于知识能否被消化、能力是否提高,就无暇顾及,学生感觉到学习负担越来越重,而毕业时又没有觉得自己的实际能力有明显提高。这种教学状态,与教育界提倡的素质教育相去甚远。可见,如何解决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如果学校和教师仍然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将被社会淘汰。所以教学宗旨必须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学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事实上,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不等于说传授知识就不重要。恰恰相反,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离开广、博、新的知识基础,就不可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培养能力应建立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
  二、合理安排课程进度
  《电工学》课程学时少,概念多,内容繁杂抽象,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极易疲倦而走神,因此课堂教学中授课内容的组织与精炼是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在认真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侧重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精心编排,保证在教学内容完整性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内容紧凑,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层层展开,由浅入深。例如:在讲解电路分析方法的章节中的戴维宁定理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定理内容,给出一两分钟的时间阅读,学生一般的反应都是迷糊,那么我们可以用图解的形式对照定理内容给出解释:一般某个电路中若只需要求解某一支路电流电压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此支路提出,这时剩下的部分电路成为有源二端网络,而此有源二端网络可等效成为一个电压源,这是自然可以联想到确定电压源的两个参数―――电动势和内阻值,它们应该等于什么呢?根据定义再分别描述戴维宁定理中电动势和内阻的求解过程,这时学生会对定理有一个朦胧的认识。这时如果再把学生思路带到戴维宁定理的验证上,学生很容易因为难以理解而开始厌烦注意力分散,因此我们应该趁着学生求知兴趣被提起的时候用一个很简单的、电压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很容易被求出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时学生一般都能理解这个定理,再给出一个难度相当略做变化的例子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出,学生会觉得很容易,并增强信心,然而趁热打铁给出一个求解电动势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学生会被卡住,这时再讲解,同时在求解电动势的过程中运用叠加原理使问题简化,再不失时宜进行总结――多种电路分析方法并不是孤立的,我们可以在求解过程综合运用。最后,关于戴维宁定理的验证,给出一定的参考书目,要求自行验证。如此的教学编排,使得戴维宁定理实际上被强调四次,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介绍的过程紧凑,由浅入深,逐渐展开,学生易于接受,最后留下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解决,同时也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这样的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效果不错。此外,在每个内容之后适时进行总结并且留出时间让学生记笔记,比起平铺直叙的授课更能突出重点。
  课堂教学内容的发展要与新技术、新器件、新应用、新标准配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对经典内容进行调整优化,删减陈旧繁复的内容,补充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内容。引入新内容,有助于突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想,这也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实践性的要求。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境,无论是概念的引入,还是对一些客观的现象进行判断、推理及计算,都需要一系列的逻辑思维过程。电工学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课程中一些概念比较复杂,原理比较抽象,某些器件、设备的工作过程变化较多,难懂难学,这使得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讲解清楚这些内容,进而会使学生感觉电工学是枯燥乏味的。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乐等对学生的视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对许多现象加以形象描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使得抽象的或难以进行教学操作的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实现教学由难化易、由繁化简。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同时也扩大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切实减轻了学生负担,很好地解决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时间增加而总课时相对减少的矛盾,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例如在笼型电动机Y―△起动的控制线路课堂讲授中,通过多媒体动画的配合讲解,可以使一个复杂变化的控制过程得以分解,可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控制线路每一步变化过程,对于变化中各个环节也可反复演示,从而加强学生感知,强化学生记忆。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必须注意与传统板书教学方法相结合,否则容易造成“照本宣科”的结果,忽略教学中的引导性和内容的扩展。
  课堂教学内容要加强专业实用性,即一切以服务实践教学为宗旨。为此,对繁杂的公式推导可以适当简化或省略,降低理论难度,讲课时注意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多讲电路的实际应用。
  四、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目前在实验环节的教学过程中验证性试验所占份额较重,主要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的形式,学生无法将理论与生产实践很好地联系起来,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要使实验环节更好地发挥它的效用,除了要在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实验成绩评定等环节严格把关之外,应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例如继电接触器控制章节可考虑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多地起停控制、顺序控制、延时控制、限位控制、行程控制等教学内容适当综合来设置题目,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章节可以设置一些难度适中、趣味性强的设计性题目,例如抢答器、投票表决电路、计数译码显示电路、报警器电路的设计等,由学生自行设计实施,老师给予适当指导把关。这样的处理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为直观深刻的理解,更好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若能增设电工电子实践环节则效果更佳。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
  1.动手操作能力。上好实验课,做到会使用常用电工仪表及电子仪器进行测试;会按实验步骤规范操作;会处理实验中出现的故障。
  2.动手分析能力。针对自己实验得到的数据,能进行分析和处理,从中找出正确结论。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也是毕业后工程分析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的过程。
  3.动手设计和运算的能力。设计过程是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对已学知识应用的过程。这一环节相当重要。比如:做一个车间小型配电系统及车床自动控制的设计,就会把电路、电机及拖动和控制部分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知识链,提高学生动手设计和运算能力。
  五、结语
  总之,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工程表达能力是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体现,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因此,在《电工学》教学中应力求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景亮,赵不贿,诸德宏等.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电工学》课程改革[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2.
  [2]秦曾煌.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44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