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晓华
摘 要: 高校就业指导课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教育功能实现的重要途径和主要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其对策,对解决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 就业指导课 问题 对策
在习惯上,我们将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的职业指导称为就业指导。在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被界定为:“是为了帮助大学毕业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①大学毕业生是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社会需求还是从岗位要求的角度,均有必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包括管理、服务、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而其中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就业指导课来实现的。
一、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目的及其重要性
就业指导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纳入到高校的日常教学中。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开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分析就业的形势和政策、了解当前的就业状况、了解社会人才需求、了解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学生献身祖国建设的责任感,教育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②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高校而言,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显得必不可少。尤其是大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社会经验相对不足,对职业的理解和认识还很肤浅,从就业准备到职业选择存在许多困惑和不解,就业指导课因而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二、当前就业指导课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狭窄型的教育范围。
高校就业指导内容狭窄,缺乏系统性。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其实都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安排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我们目前的就业指导课只针对毕业生这个群体,只局限在就业这一个环节,大多是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择业方面的指导,仅限于介绍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就业信息、传授就业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写自荐书、如何应对面试等。而对非毕业生、对就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学业、职业和事业发展问题,则缺乏指导与帮助,教学效果不明显,课程设置不合理。
(二)粗放型的教育状态。
高校就业指导课一般处于“临阵磨枪”型粗放式状态,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专业化程度也不高,缺乏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许多就业指导课的教师都是兼职的,或虽有专职人员却未经专业学习和专门培训,其就业指导的水平可想而知。其指导内容不外乎是分析就业形势,收集就业信息,传授求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写自荐书、如何应对面试等。无论其就业指导的理念、理论,还是其就业指导的方式方法都处于低水平状态。
(三)只重共性,不重个性。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具有大众化的特点,在授课的时候往往使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对毕业生进行集中“灌输式”的教育,缺乏对大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缺乏对不同类别、不同要求、不同条件大学生的了解与教育,特别是对急需帮助的弱势群体学生如贫困生、残疾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等缺乏分类指导的经验和方法,更谈不上个性化的教育与辅导,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缺乏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现有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不关注大学生就业后的情况,用人单位是否对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满意也不得而知。如今社会发展迅速,不仅新兴行业对人才有新的要求,而且传统行业也会对从业者有新要求,如果不了解这些对人才要求的新动态,还是依照旧的知识体系培养大学生,就难免会落后于时代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跟不上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大学生不能充分接触和了解社会,不能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不能锻炼和培养自己的能力与素质,正确的就业观、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成才观也难以树立,最终使就业指导课成为一个空架子。
以上问题的出现虽然与高校教育的主观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极大部分应归咎于客观存在的大环境。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高校就业指导一直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相应的研究开展也比较晚,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高校就业分配体制的改革,高校就业指导的重要性才日益显现出来。可以说,我国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一切都尚在探索之中。因此,上述问题的出现是事物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种必然的过程,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只有真正了解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才可能在理论层面上研究其对策,最终实现为大学生服务的功能。
三、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来研究分析其对策。
(一)从高校层面。
1.高校应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各高校要把认识统一到中央有关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就业指导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部分的重要意义,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要把就业指导课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整体教育规划中,切实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健全教学制度,实现就业指导教学的系统性。就业指导课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教育功能实现的重要途径,高校应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将就业指导课列为大学生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同时学校应该在新生入学时,把它纳入学校几年的教育、教学计划中,在人员安排、课程设置、课时、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这样做不仅能使大学生提前系统全面地掌握有关职业与就业方面的知识、能力、方法和技巧,而且有助于他们及早接受教育,提高认识,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教育要求等。
3.重视学科建设,完善就业指导课的师资队伍。重视学科建设、完善师资队伍、规范专业培训是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的迫切任务。高校就业指导课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质量,高校应花大力气抓师资队伍建设,认真研究制定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培训规划和方案,规定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必须完成就业指导方面的研究生课程,包括职业心理学、职业培训方面的必修课。同时,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就业指导的技能,并加大政策和经费的支持力度,促进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4.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高校要与用人单位经常召开大学毕业生就业座谈会,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聘请社会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等等。通过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使高校掌握更多的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可以让社会关注、关心学校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就业指导课教师层面。
1.教师应分清教学对象的类型,对症下药。就业指导课教师应尽可能把大学生分成不同类别,区别对待,予以分类指导。除了按常规的专业和学科分类外,更多的是按大学生的就业要求、期望、特点、条件等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指导。对职业声望要求高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职业行情和职业发展动态、前景和趋势,引导大学生合理“报价”,并传授面谈待遇的技巧等;而对有自卑感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学会心理调适,化解心理危机。在职业指导中,通过开展性测评(Personality Test)、一对一面谈等方式,了解大学生的兴趣、价值观、特长、气质、能力等个性特点,促使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纠正认知偏差和心理误区,扬长避短,充分展示个性,实现人职匹配。
2.就业指导课的教师不应仅仅向学生讲述就业指导理论知识,还应带着学生走出校门,参加更加专业的专题讲座、报告会、招聘会之类的活动。针对不同年级的就业指导内容,帮助大学生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利用课余时间、星期天和寒暑假,让学生自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三)学生层面。
相当多毕业生没有适应当前新形势的要求,其大学毕业生价值期望仍然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主要表现在就业期望值过高,怕苦怕累,就业信心不足,对自身的就业定位不准等。因此,大学生应加强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积极主动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并在任课教师的帮助下,重新全面客观地估价自我,如思想表现、专业学习状况、各种能力水平、身心素质等,找出自身的优缺点,树立信心,扬长避短,确立正确的择业目标。
由以上分析可见,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高校行政部门、就业指导课教师和大学生三者共同努力。当然,高校的主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高校的就业指导课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大学生就业问题,而就业问题关系到大学生生存与发展,关系到高校的前途与命运,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加强对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问题的重视。而只有根据当前就业形势的发展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才能最终解决当前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注 释:
①姜海花.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3:20.
②张冕.关于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
参考文献:
[1]姜海花.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3.
[2]张冕.关于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
[3]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学生工作的释义与构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8.
[4]吕卫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前沿,200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5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