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缺失及回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星玉

  摘 要: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目前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我们不能只偏重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输入。作为母语文化背景的中国文化,也应该引起重视。多种因素导致了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材及教学实践中的缺失。要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应从教材、教师和教学实践多方面入手,积极融入中国文化,培养学生双向文化交流的意识。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中国文化 缺失 回归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工具,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外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外语教育界的共识。广大外语教师意识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很重视对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然而,跨文化交际具有双向性的特征,对外国文化的吸纳与对本国文化的传播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时候应兼顾目的语文化与本国文化。教会学生用英语向外国友人阐释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是外语教师应担起的责任。
  1.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偏重外国文化,忽视中国文化的现象。中国文化的缺失首先表现在教材内容上,李超(2007)对当前高校常用的几种大学英语教材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中国文化内容。结果表明,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文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只有3%左右。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共四册120篇文章,其中涉及中国文化的只有3篇,所占比重为2.5%。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文章偏少,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就缺少了导向。其次,部分外语教师缺乏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他们过分强调英美文化的导入,忽视对中国文化以及相关表达方式的输入。部分教师过于关注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更是只讲授英语语言,只介绍英美的文化习俗。另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学生本身也忽略了母语文化的学习,而对英语所承载的西方文化热情高涨。他们对圣诞节(Christmas)、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情人节(Valentine’s Day)等西方节日非常熟悉,能用英语简单阐释这些节日及相关习俗;当他们要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春节(Spring Festival)、端午(Dragon Boat Festival)、中秋(Mid-autumn Festival)等中国传统节日时则显得心欲言而口不达。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用英语正确地阐释自己的文化。很多学生不认识Confucius(孔子),Mencius(孟子),The Terra 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of Qin Dynasty(兵马俑)等英语表达,更别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这些文化了。
  2.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回归
  外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应同时兼顾本民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外语学习不应该只是了解西方文化,还应更好地理解本民族文化,并能够用外语对外传播本民族文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想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我们需要用外语向全世界展现中国五千年积淀下来的古老文明和优秀文化,展现中国当今的经济腾飞和风土人情,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2.1调整教材内容,增加中国文化比例。
  很多学者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这是因为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太少。学生在多年的英语学习中都看不到,听不见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有学者调查表明,50%的学生期望把英语教材中本土文化的比例提高到40%左右。笔者认为英语教材应该尊重目的语文化的优势地位,但是应彻底扭转一边倒的局面,在教材中可融入一些能反映和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特色的内容。笔者所在学校艺体生所使用的新起点大学英语精读教程就作了很好的调整,增加了中国文化的比重。如该书第二册的Unit Three“Housing”Section A “British Homes”讲的是英国的住房情况,Section B “Beijing’s Hutongs”则介绍了中国独具魅力的北京胡同。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时,能结合课文对中西方的住房情况进行对比,既了解了西方文化又学会了用英语表述本土文化。
  2.2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规范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语言表述。
  作为英语知识和文化的直接传播者,外语教师对教学中过分偏重西方文化的倾向要有所警觉。王守仁教授曾提出,“我们要熟悉西方文化,并不意味着放弃我们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身份”。事实上,在文化交流如此频繁的今天,我们应该好好把握机会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让更多的外国朋友认识中国,接受中国文化。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渠道就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和教学理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外语学习。所以,外语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而是应该有很强的跨文化意识和双重文化修养。既要尊重目的语文化,总体把握目的语文化,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教师要有民族文化主体意识,对中国文化的精髓有着深刻的认识,熟练准确地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并且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渗透中国文化,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并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分辨分析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3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融入中国文化。
  在教学实践中,外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有意识地融入中国文化,加强对学生的中国文化输入,提高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表述能力。(1)教师可以分配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他们在课外通过阅览书籍、查询网络等多种途径自主学习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及相关的英语表达,制作成PPT,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口头报告,教师进行点评,对错误的表达进行指点纠正。(2)教师可以指定一些专题,如饮食、教育、习俗等,采用课程论文或是课堂讨论的形式要求学生针对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进行探讨,提高学生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的能力。(3)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增加对学生的母语文化输入。在课堂讲授中,有意识地增加包括中国历史、政治、习俗等方面的中国文化知识和信息,补充一些相关的英语表达。如果教材内容是跟英美文化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将其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让学生对两种文化有鲜明的直观感受,认识也更加深刻。(4)教师要规范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语言表述。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事物找不到直接的英文表达,在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翻译技巧。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讲解翻译技巧,让学生能够采用意译、解释等方法最大限度地用英语表述出中国文化的神韵和特色。
  3.结语
  大学外语教学如果只注重目的语文化的教学而忽视中国文化的内容,就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无法达成教学目标。现阶段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材和课堂中的缺失应该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外语教师应转变以输入目的语文化为主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中外文化修养,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积极融入中国文化,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表达能力的高素质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守仁.论文化思想差异与英语教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4):106-107.
  [2]李超,刘爱真.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的改进[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7,(2):120-122.
  [3]王艺.寓本土文化于大学英语教学中[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7,(6):185-186.
  [4]贾少宁,贾浅浅.中华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和原则[J].2009,(8):105-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5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