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将应用语言学理论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提升自己的英语技能,本文以大学英语遇到的困境为出发点,探析了将应用语言学理论运用到教学中的策略,以期望对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探析  大学英语教学  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109-02
  一、引言
  应用语言学指通过使用某种语言的规则或者方式来解决这门语言在日常交流中的实际问题。该学科通过对语言教学规律的总结,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它分析出学习者的需求和动机,便于教师准确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积累经验,使自己的教学方案更加合理化。在应用语言学理论合理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它的趣味性会有所增加,教学质量亦能够不断得以提升。伴随着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也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时刻过于强调英语语法的使用必须正确,忽视了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的英语应用能力等等,这为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二、目前英语教学问题及应用语言学的应用必要性
  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但从目前的教学工作来看,仍有些方面需要提高。比如,笔者所教授的大部分学生是来自普通高中应往届毕业生,都经过了严格正规的录取流程,英语整体水平远不能达到流畅的交流,有的同学由于基础薄弱,动机目的不明确,课堂产生了一定的厌倦情绪,课下也缺少主动自学英语的动力。教师有的学期为了单纯地提高四级通过率,课堂上较多比重地传授重点高频词,重点语法项目和开展题海训练,课堂缺乏有效互动,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无法有效调动起来。
  传统意义上的英语教学没有合理重视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将应用语言学结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使得教学活动更加合理化,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分级或分类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取得阶段性的进步。
  三、具体应用策略
  1.加强教师对应用语言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
  要想将应用语言学基本概念贯彻到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合理优化。一些老教师仍然认为把课堂内容集中于單词,句型,语法,课文结构等基础知识方面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但这种过于传统的方法使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难有突破性认识。高校应多倡导英语教师实行教改,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应用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近几十年得到一定的发展。教师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强化对应用语言学教学理念的应用,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整合以往用过的相关教学资源,以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着眼点,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规划
  传统的综合英语课是以阅读为核心内容展开教学,相比之下忽视了对听说读写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不能满足教学大纲中对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以往教学中,笔者及同事也发现说和写是他们的短板所在。在应用语言学的指导下,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能够培养学生提升语言应用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勇敢地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对教学材料只看不说的机械模式,使学生将学到的内容应用到现实的学习生活当中。
  目前多数学校的英语课每周设置两节左右,学生的自学时间很充裕。教师应该在教学之前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交际,不是单纯地应付考试。课堂上,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用英语表达自我的机会。同时教师对学生布置课后自学内容并加以监督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学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英语入学基础,设置不同级别的课程,从而保证在英语教学方面做到有的放矢。
  3.循序渐进地完成英语教学改革
  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大多数大学生在入学之前都经历了十年左右的英语教育,可很多同学不会在实际场合中正确地使用英语。这决定了我们的教改既要注重于打好学生的基础,又要创设语境让学生得到应用和锻炼。教师去学习新的理念和教法,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形成的思维模式,适应于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是过程性的。学生想达到理想的英语运用水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学改革也应该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结语
  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显现出传统式英语教学中的弊端和不足,引导教师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大学英语课的教学效果会变得更理想化。不断变化的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理论上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构建出更加有意义的高效英语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使学到的教学理念得到具体的实践和检验。
  参考文献:
  [1]刘丛.论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与实践[J].英语教师,2017,(11):13-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99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