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生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利锋
摘 要: 对于特殊生的管理、教育历来是班级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对特殊生进行符合素质教育的个性化教育,也许会给我们对特殊生的管理带来新的启发。本文对特殊生个性化教育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以便于更好地教育特殊生。
关键词: 特殊生 教育管理 个性化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对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行为习惯或者学习习惯较差而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往往称之为“特殊生”。对特殊生的管理教育历来是班级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如果放松对特殊生的管理教育就会导致其习惯更差,甚至思想低迷,精神颓废,失去求知的信心,并且影响班级的学习气氛,还会给班级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班主任应该多想办法,尽最大努力管理好教育好特殊生。但是班主任如何教育好特殊生呢?我觉得对特殊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是一个比较值得探索与尝试的方向。
有关个性化教育的理论比较多。目前比较认可的是我国个性化教育理论和实践家曹晓峰教授提出的“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指通过对被教育对象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测试、考核和诊断,根据社会环境变化或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被教育对象的潜质特征和自我价值倾向以及被教育对象的利益人的目标与要求,量身定制教育目标、教育计划、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通过量身定制的教育培训方法、学习管理和知识管理技术以及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从潜能开发、素养教育、学科教育、阅历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和灵修教育多个方面,对被教育对象的心态、观念、信念、思维力、学习力、创新力、知识、技能、经验等展开咨询、策划、教育和培训,从而帮助被教育对象形成完整独立人格和优化自身独特个性,释放生命潜能,突破生存限制,实现量身定制的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教育和培训系统”。可见个性化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这使得我们对特殊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承担着更多的责任。
1.家校合作,三管齐下
个性化教育的本质是一个教育和培训系统,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理念或教育目的,个性化教育是家庭教育专业化、学校教育个性化和社会教育系统化三大教育系统的融合和统一。特殊生的形成原因大多来自于家庭、社会和学校因素。从家庭因素来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孩子永远的班主任。首先,有些父母的素质水平低,不能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其次,有些家长的不良性格和言行举止影响了子女。再次,不少家长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还有些因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爱不够,也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社会因素方面。首先,现代社会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功利色彩越来越重,社会也显得浮躁,从而使少数学生失去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影视、网络的普及,给学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对现实生活中烦恼和困难的逃避使学生更愿意生活在没有烦恼的虚拟世界里。再次,现代社会通信发达,学生可以从老师以外的很多途径获得各种信息,在增加知识面的情况下,也过早地使学生的想法成人化,甚至使有些学生对人生看得比较消极,丧失了积极的进取心。
学校因素方面。首先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后,往往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同情和帮助,但现实中往往与主观意愿背道而驰,相反个别老师会对他们挖苦,责骂。这样会使学困生很快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自信心不断丧失,甚至最终放弃学习。其次,在现有的教学中还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的情况下,能接受的学生成绩自然好,而一知半解的学生考试自然比较差。再次,现在的学校教育任务重,压力大,在频繁的考试过程中,自然出现了经常受打击的学生,其丧失了信心,慢慢放弃学习,也成了学习习惯的学困生。所以看来想转化和教育好特殊生,从原因上来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努力和通力合作,也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管齐下,才能把特殊生教育好,转化好。
2.转换角色,落实主体
在个性化教育含义中突出了被教育对象,学生是个性化教育系统的中心和主体。在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中大多是老师主动地教,学生被动地接受。也就是说老师成为教育教学主体,而学生成为教育客体;在不少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把自己当作主体,不尊重子女意愿,经常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意愿强加给学生,周末很多辅导班学生疲于应付的现象等都能说明问题。在社会教育中,通常也是环境为主体,被教育对象通常被置于一定的教育环境中,成为环境的组成部分。在个性化教育系统中,学校、老师、家长、家庭、环境等应作为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客体,都要有利于作为系统的中心和主体的学生的个人成长的目标实现为原则组织教育教学。因而在对特殊生进行个性化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或者是社会教育,都应转变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3.转变观念,因材施教
曹教授曾指出:“个性化教育无论从教育内容还是教育目的都是个性化的。”他认为个性化教育就是在充分尊重人和人的个性,强调良好个性潜能和优势的发掘与发展,培养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样看来个性化教育的目的不完全是传统学校教育中以知识教育为主、追求考试成绩等作为学生和学校的目标;个性化教育的学习内容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人格结构的完善与优化,以及为适应社会发展、丰富人生经历、实现教育对象的自我价值主张、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等终身学习需要而组织。因此,我们对特殊生个性化教育首先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发现他们个性中的智力强项和特长差异,赏识学生,满足他们个性中的智力强项和特长发展的需要,激发兴趣,表现自我,促使学生个性中智力强项和特长的成功实现。同时老师要转变观念,放下身段,尊重学生,尊重规律。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差异,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来衡量或者要求特殊生。我们应该对他们的优点放大化,缺点缩小化,不断鼓励,提升自信心。同时在习惯方面坚持常抓,不断努力转化。总之,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发现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满足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表现自我,走向成功。只有顺应学生的本性才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其封存的记忆,开启其幽闭的心智,放飞其囚禁的情愫,从而使学生不断迈向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晓峰编著.个性化教育原理与方法.中国个性化教育研究院,2009.
[2]张晓虎.职校生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探索.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62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