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类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力 金凌燕
摘 要: 大学生艺术团是打造优秀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一认知已经在高等院校中产生了共识,但优秀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显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通过探析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并结合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培育的阶段性成果,对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路径选择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艺术团 建设路径
大学生艺术团是提高学校艺术品位,打造优秀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各个高校外树品牌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浙江省高校广泛通过参与大学生舞蹈节、省市群文演出等平台,锻炼了队伍,提振了信心。因此,如何归纳总结好艺术团建设的路径和方式方法,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成立于建校初期,艺术团与学院共同经历了发展壮大到内涵提升的过程,特别是近期培育的大学生舞蹈队更是在2010年浙江省大学生舞蹈节上结出了累累硕果,选送的舞蹈《青青竹》摘得桂冠,同时我院教师亦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荣誉,北京舞蹈学院潘志涛教授在作品点评会上更是希望《青青竹》能进一步提炼,成为精品,力争参加2012年全国大学生艺术节。成绩的取得在于学院突破了高职类院校文化艺术培养和大学生艺术团培育的瓶颈,具体分析,高职类大学生艺术团的推陈出新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难题,只有迎难而上,多举措应对,才能在高校艺术团队的建设上取得较好成绩。
1.难题解构
1.1艺术教育的专业性缺乏。
与一些综合类本科院校相比,高职类院校艺术类教育机构不健全,没有专门的艺术学院,从事艺术团指导教师的专业性不强。而一些大学生艺术团的主管部门一般为学校与学生工作相关的职能处室,能够集聚学校的资源,却无法为大学生艺术团提供专业的指导。
1.2大学生艺术团队伍建设的困境。
高职类院校学制一般为三年,第五至第六学期要强化其实践教学环节而进入实习单位或职业体验中心进行实习。因此,大学生艺术团成员的更替尤为频繁。一般在每学年初要进行新成员的选拔工作,宣传工作的不到位,以及学生对艺术团认知的偏差等原因常使得招新困难。学生普遍认为大学生艺术团需要非常突出的才艺技能,自身没有经过专业的艺术训练,无法担当此重任,尤其是诸如群舞等艺术形式,如果部分高年级学生的退出,新生里选不出好苗子,或者艺术团新成员无法在短期内融入队伍,就会对其艺术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1.3大学生艺术团队伍的管理与激励机制的乏善可陈。
大学生艺术团是基于学生兴趣爱好而构成的学生组织,学生可能因为兴趣及注意力的转移、考证考级压力的加大,以及课程安排的疏密变化而退出训练。此外,一个艺术作品从成型到成熟到最终在省市舞台上的大放异彩有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相当漫长的,而学生投身一些院系两级团学活动却能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加分上,学生很容易进行对比而做出一定的选择,使大学生艺术团遭受冷遇。
1.4大学生艺术团表现舞台的缺失。
大学生艺术团的水平和质量需要在省市比赛及群众文艺汇演上去展示,去对比从而获得提高。这取决于高职类院校所在地市群众文艺活动的丰富程度,以及院校领导对于高校校园文化服务地方的重视程度。
2.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路径选择
2.1领导重视,形成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合力。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艺术团获得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资金支持和师资配备上给予了巨大支持。学校形成了院体育艺术教育委员会、体艺部与学生处等职能部门、指导教师的三级体系抓大学生艺术团的质量,弥补了高职类院校不具备专业艺术类教育机构的缺陷。别具特色的是每年学校都邀请省市群艺馆的专业教师担任顾问,指导作品创编,同时指导教师以选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定期辅导,对出现的问题向担任艺术顾问的专业教师反馈,不断修缮作品使其趋于完善。学校为更好地激发艺术团指导教师及艺术团成员的积极性,将选修课课时计入教师的年终课时计算范畴,学生参加艺术团可获得相应选修课学分,对获奖节目的参与学生进行计时量化考核的奖励,并拨专款对获奖艺术团队进行奖励。
2.2思想引领,培养艺术团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以及综合素质。
学院的大学生艺术团通过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赴驻地官兵的慰问演出,以及省市艺术展演的锻炼真正把艺术团的荣誉和自己的成长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体现民族精神、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优秀作品,能够激发节目主创人员,以及艺术团成员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形成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学校和个人的发展。此外,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协作,无疑促成了学生较强的交往能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成为了艺术团成员将来步入社会的一笔重要财富。
2.3宣传到位,注重建设大学生艺术团对于全体学生的教育意义。
高职类院校学生有其较为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思想活跃、追求个性,但组织、团队、纪律意识单薄;独立能力较强,但社会责任感薄弱;对技术类课程兴趣较高,但文化基础薄弱。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的学子们为了追求尽可能完满的艺术效果,付出了超乎想象的努力,在奔赴绍兴及周边县市的群文演出中,展现出了当代优秀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学院召开浙江省大学生舞蹈节获奖的专题表彰会,利用广播、网站、宣传栏等载体展现艺术团成员在训练中的艰辛、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他们对于指导教师的感激之情作为学院宣传工作的一项专题任务来抓,同时学院也组织了部分艺术团成员组成讲师团在各类党校、学生干部养成教育启动仪式等场合进行宣讲,充分激发了广大学生争先创优的激情和实际行动。
2.4规范管理,在制度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完善大学生艺术团发展的长效机制。
据统计,截止2009年,全国就有450余所高校建立了自己的大学生艺术团,但能形成艺术团育人长效机制并不断培育出较高质量艺术作品的并不多见。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体育与艺术教育委员会,形成《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规范大学生艺术团的培育路径,明确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奖励,在学生手册中清晰界定对艺术团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获奖的激励政策,这一系列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值得借鉴。
综上所述,破解地方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中的难题,并在整合力量、艺术团精神内涵的打造,以及管理层面的规范等工作上做到稳步推进,就能使相应高校的艺术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建成具有特色意义的优秀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林雯.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6).
[2]曾珠.浅谈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艺术团建设[J].管理观察,2009,(19).
[3]罗明秀.论大学生艺术团的功能与建设[J].湘潭师范大学学报,200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6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