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英语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葛敬胜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在精彩纷呈、多姿多彩的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中,课堂教学有效性尤显重要。那么,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呢?
  一、正确认知课堂教学的有效与低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课堂教学的“低效”导致学生能力没有得到发展、自信心降低、焦虑感增强、学习动机淡化等负面影响。“低效课堂”还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操练情景性差,语言活动脱离了真实的情景,学生被动吸收,缺乏实践机会,知识无法内化,技能无从提高。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基本原则与方法
  1.突出语言实践,彰显课堂精讲。
  教师的课堂讲述一定要做到精准,集时间优势重点突破课堂中要求必须突破的疑点、难点、要点和考点。这无疑有赖于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包括对需要评讲题目的反复构思和有效筛选。同时,教师在课时内能否实现精讲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课堂回归到以生为本。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他们愿意听老师的。为此,教师首先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功能,从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做起,构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活动为中心(activity―centered)的新课堂。因而我们不能把课堂教学视作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应想方设法让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变得“鲜活”起来。教师要树立英语教学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理念,使教材走近学生的生活,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2.教学进度服从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的学习收获。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抱怨:课文内容太多,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很多老师觉得如果不进行逐词解释,总是不放心,怕考试考到,学生不知道。长期进行这种教育使学生思考和交际的能力较弱。实际上教师应该改变观念,相信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和相互讨论等活动中不断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就像教孩子走路一样,让孩子在做中学。
  教学进度和学习效果不完全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要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英语教师还需自觉处理好授课进度和学生实际学习收获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进度服从效果,看重学习所获。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其水平的提高终究离不开学习者的反复领悟。教师的教永远是有限的,学生自觉主动地学才是无限的。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教师应真正在乎的不是如何教了多少,而是应该密切关注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关注学生如何进行思考和学习。共同坚持知识过手落实和知识在学生身上的内化,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教学效果才能经得检验。
  3.经验加反思、教学相长。
  一个教师成长过程一定是经验加反思。有效的反思需要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行为、方法、决策及结果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得失”的思考,既可以品尝到教学成功的希望,又可以及时纠正、补救、调节教学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抓好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学导结合
  “学”指的是学生自学主动地学,“导”是指教师有效、恰当地指导和点拨,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学生的学要注重自学性、主动性,会学且学会。教师的导要体现两点理念:
  首先,教师要做到导学内容的“问题化”“操作化”和“结构化”组织。将导学内容转化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激发自主探究、促进合作交流;导学内容“操作化”,使“做”、“想”、“讲”结合,以“做”促进“想”,以“讲”梳理“想”,帮助学生内化学习内容;将导学内容“结构化”,加强学科整合,提示内容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其次,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必须“最近”学生的起点。因此,教学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尊重教材并注重对教材的整合利用。
  学生预习的主要知识载体是教材,这决定了导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整合,问题设置要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导学案中要能够体现出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2.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
  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也就是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学习过程。其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升华和巩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
  3.巩固、应用习题的设置要有梯度。
  习题的设置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巩固”和“反馈练习”,难度不大,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完成的;第二个层次是 “典例分析”、“达标体验”,是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高考连线”,是供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的。最后还配备了 “随堂练习”等,是新授课后学生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英语教学工作者应提高自身的英语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同时,我们应围绕着“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这一中心课题,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继续开展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8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