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师生冲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华

  摘 要: 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中学师生冲突逐渐凸显并复杂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同时师生冲突也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预防、处理并利用冲突的积极作用是维护师生关系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师生冲突 复杂性 积极功能 解决策略
  
  师生冲突是一种普遍而又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如今,在中学教育阶段,师生冲突备受关注。一些由冲突引发的事件不得不引人深思。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来,我见过也参与了不少师生冲突,深觉改善师生关系对于解决师生冲突十分必要。
  一、中学师生冲突复杂化
  田国秀认为“师生冲突就是师生之间由于价值观目标资源多寡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直接的、公开的旨在遏止对方并实现自己目的的互动过程”。[1]由此看来,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家庭、教育本身,等等。
  知识经济时代,传统教育观念正在向新型教育观念转变,对中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老师们不能再“鞭”策,要恩威并施,这要求每位教师在发挥“愚公精神”、顶着教学任务和升学压力间揣测出一个界限来;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孩子被紧密地保护起来给予过多的溺爱。而一些单亲或贫困家庭对孩子身心成长过多疏忽。如此这些都导致孩子的教育管理弱化。另外,来自社会的诱惑太多,网络、娱乐、媒体也影响着中学生的思想、习惯、价值观。
  二、师生冲突不可避免
  师生之间的交往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交往。社会学家纳特认为:“冲突是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统一体由至少一种对抗心理关系或互动关系形式连接起来的社会情况或社会过程。”[2]老师和学生都是社会中的人,学校则是师生生活的小社会,即使分属于不同的社会角色,也难免碰撞出不和谐的火花。这种不和谐可以看成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冲突。老师与学生的冲突处在不同的代际之间,也被称作“代际冲突”。“因为社会不会鼓励儿童在接受同伴文化之前接受成人文化。同伴文化总是处于成人文化之前的”。[3]老师和学生作为不同年龄层次的社会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便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
  教师作为学生的“授业解惑者”是成熟的社会成员,相反,学生是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各方面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这一时期的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增强产生强烈的自尊心,加上时代赋予的“个性”,使得学生渴望积极主动,希望得到认同、信任和尊重。当他们不成熟的心智遭受挫折和压制时,自控力的不足引发“莫名”的情绪时,就容易导致冲突。因此,从社会学角度看,师生双方本身存在对立面,矛盾不可避免。
  其次,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其个性、想法参差不齐,并且其行为是比较现实的,首先关心的是眼前的快乐生活,不计长远后果。在教育这件事上,老师是居主导地位的,一旦发生矛盾就很可能引发群体与个体的对立。
  三、师生冲突的正向作用
  众多学者在对冲突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冲突的正向积极功能,并得到了普遍认可。师生冲突不仅具有破坏性的一面,主要表现为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破坏师生关系、不利于学校管理,等等,而且有建设性的一面,我归纳出了几个方面。
  1.冲突,是师生双方及时发泄心中的不满,当然这里是指良性的发泄。隐藏的矛盾被公开,其中的“情”与“理”在现实中曝光,压抑的情绪之后是冷静的思考和反省,师生在冲突中不断反省并寻找解决的最佳方法,并接受彼此的不足,锻就出超越冲突根源的阳光心态。有了清朗充实、自在而为的心态就有了藐视一切困难的勇气,一切冲突难题就都成了“纸老虎”。
  2.在处理冲突的过程中,师生双方增进了了解,深入了情感交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生融合。情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只有从情感上接受现实才能从冲突这个表面现象上挖掘出双方真实的内心世界,以情感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以情感治疗情感,才有深入解决矛盾的基础。
  3.冲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当合理的冲突被避免了,学生就丧失了单独处理冲突的机会。冲突有风险,但至少还能给大多数学生带来自由发展的空间,敢于表达自己,用于证明自己,懂得为自己争取权利。温室里的花朵是不会有自己的个性的。
  4.冲突时教学教育更加精彩纷呈。比如,课前引发学生对某一新知识的自主性,产生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对学生整体感知的刺激,就会产生师生之间对真实解读的冲突。这种冲突能引起师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于是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便产生了互动。
  所以,不仅不要回避和消除学校中的师生冲突,反而应该接纳并控制在合适的水平上,利用好这把“双刃剑”,使之发挥出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老师得到磨砺,学生得到成长,何乐而不为?
  四、解决之道
  研究表明,教师在面对冲突情景时,常采用以下应对策略:一是回避策略;二是强制策略;三是克制策略;四是妥协策略;五是合作策略。对于前两种,有经验的老师一看便知是不可取的,治标不治本,甚至会加深冲突。第三种策略是一种有效途径,可将冲突降到最小。妥协策略的使用情况不可频繁,当师生双方各有道理相互排斥时或学生有充分理由时,最好的办法便是妥协。值得一提的“合作策略”师生双方采取合作的方式,尊重差异,进行心灵的沟通,努力寻求整合的结果,这是一种最优策略,是最为理想的解决处理冲突的方案。
  1.合作第一步:尊重是前提。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对生命的信任、尊重、理解,对生命充满赏识,是每个生命都该享有的权利。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更需要信任和尊重。“师严而后尊,道尊而后民知敬学”,这种过去的“师道尊严”过分强调对老师的尊敬和服从,惯用压制和惩罚等强制手段。事实上,尊重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才会发现他们都是等待发掘的闪亮金子,老师要做“火眼金睛”的伯乐;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才会看到他们的成长,他们的“痛并快乐着”,老师要做知音。“同甘共苦”而又“相濡以沫”。作为灵魂的工程师――老师,为了这崇高的荣誉努力奋斗。
  2.合作第二步:人格魅力是武器。与学生关系融洽的老师总是具有人格上的某种魅力――富有爱心、和蔼可亲、公正、知识渊博、幽默风趣,等等;相反,冷漠、偏心、不负责任、才疏学浅的老师很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教师的个人魅力来源于多个方面,比如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遇事冷静,思维敏捷,想法独到,对待旧方法敢于尝试创新,宽容博爱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善于用机智的言行艺术化地处理同学生的问题。这样的秘密武器不仅可以避免冲突的发生,而且可以提升自己在学生中的地位。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要求,而且是自我道德修养的需要。
  3.合作第三步:平等商定是方法。从我国课堂教育的现场来看,教师是课堂中心,学生经常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老师讲解―教师诱导提问―学生应答―教师评价”这种教学形态最大的弊端就是师生缺乏交往和沟通,忽视了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后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任务不是想学生传输特定的信息而是意义的创生;教学方法不是单向传授而是倡导师生间平等对话”。[4]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中的每个个体都有权利参与制订符合自己利益的情景规则。大家共同制订的规则才能得到自觉的拥护和遵从。
  
  参考文献:
  [1]田国秀.试析师生冲突的含义、类型及其特征[J].现代教育论丛,2003,(6).
  [2]乔・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3]陈秀玲.国内外师生冲突研究的视角比较.
  [4]顾国兵.师生冲突:难以规避的教学文化碰撞.江苏教育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87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