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华贵

  摘 要: 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体验,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教与学,全面提高阅读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了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意义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确立正确的课堂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我作了以下探讨。
  1.语文阅读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精神、品质、情感的提升
  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只关注传授教科书上呈现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基础性知识,更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文化空间,让学生真正走近作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提升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精神、品质、情感的强化有着自身的优势。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两个方面:其一,源于语文学习材料的熏染。语文教材包容了古今中外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和语文层次,牵涉到丰富的文化现象,潜藏着深刻的文化实质。语文课程的知识精髓是在大量的学习材料中所体现的人文知识,无论是孔子的《论语》,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曹雪芹的《红楼梦》,还是莎士比亚的《人间喜剧》,等等,都不仅是人生种种的生活遭际,而且是通过语言文字传递名家大师的人格境界和他们探究生命意义的理性思索,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其二,来自语文学习的过程。语文学习较之于其他学科有独特性,语文学习的过程很重要的是学生的探究、感受、领悟,即对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诠释,对生活自然、历史现实的思索,语文学习的习得过程尤能培养学生文化创造力和创造态度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的人文精神。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积极地实践上述基本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阅读鉴赏、探究感悟的学习过程中,在关注语文语言文字物质符号存在的同时,扩大阅读视野,体验人生百态,获得成长的滋养,丰富精神世界。
  2.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注重过程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由于生活经历、文化修养、美学趣味、性格爱好各异,学生对作品的感悟理解也千差万别,对阅读文本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的诠释、理解,以及对原作艺术形象的拓展与补充,都会渗入自己的人格气质、生活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该认识教育的任务是把学生的潜能变成发展的现实,教育的本质是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教学的过程是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一系列互动的活动。因此,语文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既然是一种对话与沟通,那么教师首先在思想上就要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灵性的、大写的“人”,给予学生尊重,正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其次,要努力使语文教学回归本原,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品、学生与学生之间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沟通的关系。我们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废除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角色――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权力的拥有者,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支配学生的学习,而应极力主张教师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创造促进学习的气氛、指导学生明白如何学习、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促进者的身份取而代之。最后,要在课堂上努力构建与学生对话、沟通、合作的渠道,将思考、发现、批判的权利交还学生,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超越文本、超越教师、超越前人的勇气,通过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构成多向互动的交流沟通网络,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倡导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的教学行为,来真正实现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
  3.重组阅读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
  语文教学新课程观认为,课程应该是一种非预设的动态生成的概念;语文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社会、生活也是语文教学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新课程的架构中,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有了一片不确定的相对疏远和弹性的空间。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认为,在新课标实施中,较成熟的教师的教学也可分为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钻研新课标,正确理解意图,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较好地使用教材;第二种境界,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能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学生学习真正的引导者与促进者;第三种境界,不仅会利用现成的教学资源,而且会开发教学资源,凭借知识、情感、经验、能力等多种因素对课程进行开发、重组、构建,成为新课程体系的建构者,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创造者。
  因此,新课标的实施要求语文教师紧紧围绕高中语文课程“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的整体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必修与选修的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根据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潜能,富有创造性地开发微型课程,设计教学模块。积极探索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有机结合;探索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将一篇课文的教学与一类作品的教学、文本的阅读鉴赏教学与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训练的教学、语文学科的知识教学与跨学科知识的教学的有机结合;探索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合;重组教学内容,构建弹性化的教学方案。教师要通过努力,创造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使学生能根据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进行自主性的语文学习,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理想境界,实现教师与课程的同步发展。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我们要在独立思考、精心预设的前提下立足文本,利用师生、生生等互动中生成的动态资源,推进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使课堂“活起来”,富有生命的张力,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9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