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牛伟涛
摘要: 作者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和中学生物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提出建构主义理论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几点建议:生物教师应主动建构专业知识、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改变评价模式。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中学生物教师教学
中学生物学的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首要任务。中学生物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知识与经验的联系,等等。课程标准的改变给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观、教学观、价值观等提出了挑战。我结合中学生物学新课程标准、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对传统生物教学提出了几点的建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受到了杜威、维果茨基、皮亚杰等人的影响,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简单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包含学习观、教学观两个方面[1]。
1.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的主要观点
(1)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2)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对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3)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科学的概念必须由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4)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个人理解的质量和深度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要鼓励学习者体验多种情景和验证不同的观点。
1.2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主要观点
(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帮助下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意义建构的过程,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过程。(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3)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创设与学习主体有关的真实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动机。
2.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1生物教师专业知识的主动建构
生命科学是本世纪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中学生物课程添加了许多新的知识和实践内容。生物教师需要补充学科前沿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因此,生物教师的学科核心知识课程、科研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和提高。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才能跟上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才能理解新内涵、新思维,才不会在教学过程中产生误解和困惑。
2.2生物教师角色的转变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位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新课改提倡教师增强角色转变意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全部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当由“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转变,和学生一样作为学习过程的成员,与学生一起学习知识、分享快乐,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共同成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及各种教学资源,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配合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2.3教学要注重从学生的经验出发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教师教导科学知识之前应认真考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呈现的教学内容应在学生建构潜能范围之内。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生物知识的学习要贴近生活和社会,因此,教师除了对学生之前的知识背景要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外,还应对学生的生活经历、社会阅历进行了解。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阅历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在教授基因工程的内容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对DNA组成结构与复制特点、基因的定义与功能等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制定教学方案。
2.4教师应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活动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方式,将群体的交往纳入个体的认知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2]。我们要充分利用课程中的实验和实践内容,和学生成为共同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知识的探索,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营造互动的学习氛围,切实改变“教师一张嘴、学生一双耳朵”的教学状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授课进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子。
2.5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可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创造不同的情景。情景教学的特点有:(1)贴近生活,联系实际[3];(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3)师生共同参与,协作完成。我们可按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创设真实的情境[4]。例如,学习光和作用的产物时可利用蜡烛在有无植物的密封容器内的燃烧时间实验,为学生创造真实情景,探究学习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分组进行对照实验,有的组测定阳光下无绿色植物时蜡烛在密闭容器的燃烧时间;有的组测定有绿色植物并且在阳光照射下蜡烛在密闭容器的燃烧时间。通过对实验的参与和实验现象的思考,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蜡烛的燃烧时间不同呢?这时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主动探索绿色植物光和作用的产物,最后得出结论:植物通过光和作用产生了氧气。
2.6改变评价模式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以前机械单一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标准的多样灵活的评价方式。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最重要是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主要评价依据,我们在评价的时候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技能、情感态度等,注意基础性和发展性的人性化整合,创造性思维技能和技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5]。教师可以建立学习档案,通过学习态度、生物模型制作、生物实验操作、实践参与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要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还应当把教师、家长及学生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使对学生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7.
[2]卢文样.体验式教学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09,11,(44):35-37.
[3]许明.“能量的释放和利用”的情景教学[J].生物学通报.2009,12,(44):28-29.
[4]项贤领,席贻龙.生态学设计性实验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探索[J].生物学通报.2009,11,(44):30-32.
[5]黄建树.对生命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2010,06:20-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9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