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散打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枫

  摘 要: 作者针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散打选项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主要从教材编排、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三个方面对本院已选散打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 公共体育课 散打教学 教学现状 建议
  
  引言
  自2002年8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高校围绕《纲要》进行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将众多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引入了大学课堂。散打运动以其独具民族特色和广泛社会价值及特有的强身健身价值,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许多高校已将散打列为公共体育课选项课程内容之一。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高职院校散打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对普通高校散打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与同行探讨。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院已选学散打的学生。
  2.研究方法
  调查访谈:从本院实施体育教学改革至今,通过对本院已选学散打的学生进行调查访问,调查内容涉及散打课教学情况、学生参与情况、教学效果、场地设施等。
  二、结果与分析
  散打运动有利于健体防身、锻炼意志、陶冶性情、丰富生活、交流技艺、增进友谊,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散打是继乒乓球、篮球、体育舞蹈之后很受学生喜爱的热门项目之一,并且女生占相当的比例。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在武术教学中引进散打是非常必要的。它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又可以通过武德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开展散打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希望,是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
  三、教材情况分析
  1.教材的针对性差
  查阅大部分的散打教材,都是各学校武术教师根据多种竞技散打教材内容拼凑而编写成的,目前还没有具有普遍指导性意义的适用于高职院校的散打教材。高职院校散打教材应突出其教授对象为大学生的特殊性和针对性。教材的编写应体现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体现《纲要》的要求,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目标。
  2.教材缺少先进的理论
  散打教材理论太陈旧。由于普遍使用的是自编教材,少部分的教材没有理论部分,即使有理论部分,内容也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与现代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不相适应。要想彻底改变学校散打教学现状,必须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认真研究学校散打教育,明确学校教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提倡“尚武崇德,健身养身”的民族体育精神。
  3.教材的内容不足
  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教材内容设置合适,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现行教材中具有实效的实战和防身技巧内容过少,总体反映出散打教材内容不足,没有充分反映学生的需要。
  四、教学模式
  对散打教学模式满意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散打应增加课外训练和课外辅导。这表明,学生们认为当前散打课的模式太单一,希望能增加课外学习时间。在与一些学生的访谈中发现,根据散打运动的特点,散打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学的90分钟而必须增加课后辅导和练习时间,把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如何调整散打教学结构,利用好课堂教学和课后深化、提高,也就是如何建立“课内外―体化教学模式”,是我们应该仔细考虑的问题。
  五、学生情况
  1.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偏差
  对于选学散打课程的动机,有10%左右的学生是为了学习格斗技能选修,30%左右的学生出于增强体质的目的选修,还有60%左右的学生是对散打的好奇和为得到学分而选散打,可以看出他们学习散打的动机主要是对散打的好奇和为得到学分。有80%以上的学生不会把散打作为锻炼项目,以增强防身制敌能力为主要目的。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散打的认识太片面,受到武打影片、武侠小说的熏染影响严重。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社会,是一个法制不断完善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增强格斗能力不应是我们学习散打的最主要目的,学习散打是对自我能力的挑战,是自我完善的需要,是培养优良品德的需要。
  2.学生基础弱
  从学生武术基础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武术基础差,说明中学阶段由于缺乏武术师资及受升学率等因素的影响,武术课开展的状况很不理想,对高校进行武术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的专业基础状况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及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学生的武术基础差,严重影响到散打教学的效果。
  3.教学效果
  在选项课结束后坚持散打练习的学生只有5%左右,有95%左右的学生说选课结束后,没再接触过散打。这说明虽然散打很受学生的喜爱,但散打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通过散打学习反而使学生失去对散打的兴趣。
  六、其它影响教学情况分析
  场地、器材是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有60%以上的学生认为场地、器材不足,很难保障教学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大多数学生都欢迎散打进入高校体育教学课堂,但高职院校散打课的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在微观上要把教材、教学、教师、学生等几个方面联系起来考虑,在宏观上要把它放在整个公共体育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来考虑,任重而道远。在尊重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适当地参考一些国外的体育教育经验,相信对我们会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易剑东.中国武术散打练习[M].北京体育文史,1998.2-6.
  [2]谭佳元.中国体育教育散打专业培训(散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
  [3]周伟良.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历史透视[M].北京:体育文化导刊,2003.5.
  [4]杨祥全,姚静辉.武术发展分化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6,6:89-91.
  [5]洪浩.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与本质新论[J].体育学刊,2005,12(5):53-55.
  [6]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l3(2):76-78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98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