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贯彻高中新课标,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敬波

  摘 要: 高中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教学的方式。为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讲求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教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是针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而提出的,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教学中出现了一些现象:如学生上课听得懂,但自己却不会做,或者换了题目就做不出来,做不正确。有时候一个问题讲过很多遍还不会,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伤害,心理承受了巨大压力。有一些学生为了学好数学陷入“题海战”,还有一些同学干脆放弃数学。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由于教师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忽略了应以学生为主体,忽略了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要提高学生的成绩与兴趣,教师就必须还课堂于学生,注意对知识传授的研究,适时地对某个数学问题或知识点作拓展,注意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教育理念要紧跟时代
  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改中来。“数学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正理解“从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认识到在未来的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
  高中数学的教学活动应帮助学生构建发展认识结构。教学活动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有效的教学是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自己学习,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对知识的理解力。因此教师要转变自己的心理定位,不应只是知识的讲授者,更应是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评判者。
  二、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一)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教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各个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上,更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
  (二)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观察立体几何模型、实验、多媒体教学等),采用多种启发方式(如:讲述、谈话、提问、讨论、实验、读书指导和各种各样的练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数学本身具有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智力价值,使得数学学习已成为中小学学生的一项重要活动。因此,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课程的内涵及其彼此的关系,显得极为重要。数学里有许多分散的知识,但是不少知识在做“横向联合”时往往就能找到一些规律。找规律不仅是学会知识的好方法,而且是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培养自己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探讨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最常用的是由很多事实总结出规律的归纳法,以及由此及彼地推导,即演绎法。学习数学时,这些方法像“钥匙”,能教会学生如何学好数学。
  三、贯彻新课标的方法与策略
  (一)研究课标,重视“两教”。新课程数学教材分为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两种模块之间存在明显的层次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循序渐进,摆正各知识点在不同模块中学生的要求标准,不要随意合并模块,造成难度加大,打破知识的编排体系。
  在教学时,要放低起点,耐心等待,给学生自悟自得的时间。如在《概率》一节,新课程要求先在必修中学习概率基本知识和概率模型,然后在选修中学习与概率相关的延伸知识。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教师授完必修课程后要求学生学习排列组合,此时学生又遇到了新的困难点,从而淡化了对概率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安排不符合新课程的模块设置初衷。数学课程标准是对各个特定阶段(如初中、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目标的规定,它体现着数学教育的目标。这些必须考虑学生达到该学段时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数学认知发展水平、数学思维的发展水平与特点,以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上方面可达到的水平。不同民族、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在思维发展顺序上同一,但达到各阶段的时间有差异。从数学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命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几方面发展的研究表明,我国中学生在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二年级,这种转化初步完成,已“初步定型”或成熟。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必须考虑这些特点。
  (二)明确目标,活跃课堂。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实施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创新教学模式,找准新课程的“切入点”、“兴奋点”与“落脚点”,建设好优质的课堂教学。每一堂课要确定一种恰当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尽力预见到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做到“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让学生达到“接受、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等诸方面的统一。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教学应贯穿以类比迁移的研究方法为主线,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核心,以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为渠道,以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为引导。要充分利用例题的作用,问题设置就应立足于知识联系的“联结点”和问题变式的“发散点”。
  总之,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急剧膨胀、信息传播技术和处理技术的飞跃发展,教师要用现代新知识丰富自己,用新理念更新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要以开放的教学思想研究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