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化学探究性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翼飞

  科学(Society)、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简写为STSE。STSE教育是理科教育的一种指导思想,除了关注科学知识,还关注科学技术,以及科学发展与文化、经济、政治、环境等社会诸多方面的联系及其对这几方面的影响。化学来自生活,化学来自社会,化学作为一门科学与STSE密不可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重视STSE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同时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以科学探究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两者有紧密的联系:以STSE教育内容来组织探究活动更能引起学生关注,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探究性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是当前高考制度下普及STSE教育的最好方法。
  在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对探究性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的教学感悟与设想。
  一、在问题情境中渗入STSE教育
  化学探究教学一般会设计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设置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设置有效问题情境呢?我认为问题情境应紧密结合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在生产实际中发现寻找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即:渗入STSE教育是在探究性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的有效方式。例如,在讲氯气的性质时,我插入电影中一战战场上用氯气弹的录像:整个画面充斥着黄绿色的气体,士兵们四处逃窜……学生们就很感兴趣,看得津津有味。我抛出问题:“从这个画面中我们可以得出氯气有哪些性质呢?”学生积极讨论,作出应答。“想不想帮战士们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们跃跃欲试。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再学习下面有关氯气的化学性质时就很主动,确实是自己要学而不是老师强迫他们学习。同样在这节课中有一个难点:氯气与碱反应的化学原理和方程式。这本身就是一个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点,我带着84消毒液和漂白粉到课堂上,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两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漂白剂是怎么制成的吗?”问题一出,学生们就议论开了,表现出极大的探究热情。在讲完化学原理之后插入工业生产84消毒液的流程,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STSE内容,又对前面氯碱工业进行了复习,还应对了试卷中此类STSE试题,真可谓一举多得。为了提高学生探究热情,课题的引入也很重要。例如,“苯”这节课的引入:“2006年3月2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国食品标准局在对英国与法国贩售的芬达汽水、美年达橙汁等230种软饮料检测,发现含有高量的致癌化学物质――苯,苯与血癌(白血病)的形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机物――苯。”以这一热点话题引入课题,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拉近了化学与社会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自然地渗入了STSE教育。
  二、在实验探究中渗透STSE教育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当前实验教学一般采取探究实验教学法。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如果结合STSE内容,将使实验教学更贴近生活,使学生更易理解化学知识并能更好地学以致用,使探究更有意义。例如:学生没有接触过变价金属,学习完Fe2+与Fe3+性质之后还是觉得陌生。但是讲到用途时本班一位同学提出她自己有缺铁性贫血,于是我抓住这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在下一课的教学中插入了“缺铁性贫血药物成分”的实验探究。因为是身边的例子,学生思维活跃,平时探究设计都是老师引导,这次看到学生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就完全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教学效果很好,学生不但解决了一个实际生活问题,而且加深了对Fe2+与Fe3+性质以及转化的理解,在获得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同时深切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实用性。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还可以将STSE教育内容渗透到课外实验探究活动中去。例如我开展的“生活中的化学实验”校本课程中含有这些实验探究活动:《新装修居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检测》、《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利用自然界中的花、果、茎、叶自制指示剂》、《真假碘盐的鉴别》、《验证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探究实验》、《茶叶中某些元素的鉴定》、《实验探究――色拉油也可以制肥皂吗?》等。这些实验源于生活、联系课本,在补充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了STSE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我们还在此活动中适当分发与STSE联系紧密且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科普文章。例如,有关能源的:《使用化石能源的利弊及能源开发》,《太阳能的来源和利用》,《绿色能源:氢能》;有关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三聚氰胺》,《甲流感疫苗的工作原理》,《饮用水的氯化消毒》;有关环境的:《酸雨的化学成因与环境影响》,《绿色化学》,《化学盲导致的惨剧》,等等。
  在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实验探究和STSE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实验探究是渗透STSE教育的最好方法,STSE内容是实验探究的最好题材。
  三、在课后反馈中体现STSE教育
  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后反馈,课后反馈应体现高考大纲要求。1999年教育部下发了相关文件,提出了新一轮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要求,提出理科综合测试及其他相关考试的命题宗旨是“体现人与自然、体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当前以STSE教育立意的试题已成为考查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素材,在每年高考试题中都有充分的体现。试题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社会热点问题、药物、合成材料、广告用语、化工生产实际、最新科技成果、诺贝尔化学奖、化学史、环境问题等。总之,在课后反馈中渗入STSE教育能使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均得到发展。
  STSE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方式是科学探究,希望同学们通过探究活动的学习,可以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希望老师们在探究性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培养真正具有科学素养、科学决策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实验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解读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刘文周.新课标理念下化学理论课的问题情境探究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09.8B.
  [5]张灼妍,邓云洲.新课程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育导刊,2010.2(上).
  [6]辛万香,周仕东.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教学本体内涵解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22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