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也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国俊

  人口基数大、全民素质偏低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迫在眉睫。实施素质教育应从具体的学科入手,否则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那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观念,联系实际,加强基础
  “学子苦,教师忙,家长累得脸发黄,拼死拼活为金榜”,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不要片面追求升学率,不要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上下功夫,以全面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知识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联系的学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提高都离不开化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课本知识在实际与实践中的价值和作用。如:为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为什么“真金不怕火炼”?为什么书法家、绘画家常用墨汁写字、画画?常听到的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白色污染”是什么,如何防止?钢铁为什么会生锈,如何防止?怎样合理饮食才能保证身体健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时刻与生活相联系。
  学生的化学素质重要的是能否运用化学知识去理解、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可以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较准确地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常见元素与一些重要物质的基础知识,运用相关化学知识去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激发兴趣,重视实验,培养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教师要积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沟通师生情感、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化学有其显著特点――实验多,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但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化学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视理论而轻视实际操作的倾向,使实验课只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致使学生考试分数虽不低,但具体到实验操作时就手忙脚乱、错误百出,即所谓的“高分低能”。这样的学生只能应付考试,他们的观念、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远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
  中学化学教学时时与实验紧密相联系,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切实作好课堂演示实验。教师要在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引导和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得出结论,由生动直观的实验现象上升到抽象理论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必要时可以让个别学生上台演示,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如第一节化学课,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向学生讲述为什么学习化学、怎样学好化学等,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我们不妨这样做:事先在白纸上用酚酞试液写上“欢迎大家走进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几个大字,上课时用小型喷雾器向纸上喷洒氢氧化钠的稀溶液,红色的大字会映入同学们的眼帘,这会引起大家的兴趣,教师趁机举一些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与化学知识有联系的实例,说明学习化学的重要性,继而将问题转入怎样才能学好这门有趣的学科等,使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深感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还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做好分组实验,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亲手操作。因为只有在游泳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游泳的本领,才能锻炼出搏击风波的顽强精神。教师要亲临现场不断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对操作规范合理的学生提出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挖掘教材,结合史实,增强情感
  化学这门学科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素材,因此在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和多方面的。如在分子、原子的客观存在和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树立起世界是物质的这一观点;在物质的分类及其联系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树立起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物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相关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化学事业的过去、现在、未来,通过介绍我国在化学科学和化学工艺方面的重要发现、发明、创造,以及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介绍我国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工生产的技术、设备、水平,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等等,增强学生为振兴祖国的化学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如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二氧化碳的利与弊等,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学生明白关心自然、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激发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的抱负,培养学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
  实施素质教育刻不容缓,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不断努力探索,真正做到教书育人,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0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