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红敏

  中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作为办学理念。中职教学是实训教学,是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技能与强化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好教学方法值得我们探讨。
  一、扬长避短,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课程设置对计算机老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老师不但要“学会学习”、“学会动手”,而且要了解、熟悉市场,否则所教的学生将不被市场接纳。学生渴求高水平的老师,渴求能教给他们实用知识的老师,但我们不能让擅长平面设计的教师去教软件开发,也不能随意地让一个教师去上一门新课程,教师安排要做到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二、合理安排课程比例
  学习计算机的人都深有体会,计算机知识既包括硬件方向,又包括软件方向。硬件方向中又包括电子电路知识、显示原理、打印原理、多媒体设备、扫描仪、读写器等多种知识。软件方向更是包罗万象,既有编程开发,又有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多种知识。
  计算机知识可谓无穷无尽,而且知识更新特别快,稍有懈怠就难以跟上最前沿的技术。职中学生想全面学习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知识,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根本是不可能的。而当前与计算机有关的专业对方向的划分都非常笼统,每个专业所开设的计算机专业课都大同小异。一方面,大多数学生都只学了一点皮毛,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还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市场急需的计算机人才却很难找到,使学校在适应市场的过程中十分被动。很多学生学完之后抱怨没学到东西,在工作中什么都做不了;用人单位也有着同样的不满,认为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差。如何从以知识为教学目标转变成“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融会贯通计算机的知识应用,使计算机成为他们的一个应用工具而不是成为他们考试的负担,已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因此,我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划分,应该进一步细化课程,比如平面设计专业,以一种或两种平面设计工具为主,其它设计工具为辅,合理安排课程比例,而不是一本书一定要上一个学期,从而让每个专业的学生找准切入点,学到实用的知识。毕竟社会需要的是一技之长的人,而不是样样通又样样松的人。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计算机或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的,大多数班级都普及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授计算机专业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许多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只停留在上网、聊天、玩游戏上,真正对计算机感兴趣、深入学习的不到三分之一。经过调查,虽然在选择专业时同学们都已经过了半年的学习,对相应专业有所了解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大多数同学在选择时还是以家长、同学或老师的意见为主,有的是随大流,有的是莫名其妙地学了计算机,自己也说不清楚。
  中职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大脑的思维能力增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中职生也有很大的缺点:(1)好动,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导致课堂纪律变差,学生放任自流,影响教学效果。(2)思维能力不够强,不肯花脑筋思考,不利于传授理论知识。理论课学习时,中职学生的兴趣不够浓厚,开小差的现象较多,对理论知识不易现场掌握、领会。上机实训时,学生普遍忘记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理论知识,导致盲目操作,或掌握一个操作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四、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1.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自学能力。课本上写得很详细、易懂的可以一概不讲,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实际操作。上机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促进理解,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形成学习团队,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阶段性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也就是作品设计,是计算机学习能力的较高要求,是一个综合学科知识应用能力的检测,是对学生操作技能和思维品质的综合检测,是有效地检验学生学习的方式之一。作品设计的特点是情景新、方法活,具有开放性,要求学生对专业技能有透彻的理解,能根据设计的要求和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制订设计方案。作品设计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通过亲自上机操作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理论知识去更好地分析解答相关问题,通过设计了解自身知识的不足,学会团体合作。每一次理论到实训再到理论的过程都会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这个过程既是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又是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快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过程,更是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熔于一炉的过程。学生通过多次的锤炼,能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满足现代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魏慧彩.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方法初探,2006.
  [3]李飞.关于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2008.
  [4]王珑.研析职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