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会康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一次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上来做。
“3×9=27 4×9=365×9=45 6×9=54 7×9=62 ”
当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最后一题错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指出最后一题错了。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题,而不说她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了别人的正确,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更多要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时,在课堂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这比老师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高明。
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应做好大量的准备,备好课,做好课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觉得要学生守规矩,老师自己要先做到。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因此,教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用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影响他们,用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我就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和家乡近几年来的财政收入等数据让学生进行读数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我们家乡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我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我告诉学生:“圆周率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教材中还有许多像“你知道吗?”的知识栏目里的小知识,这既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教材第八册“小数的意义”中就有一段小知识是这样的:“你知道吗?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这个小知识既能让学生学到有关小数的有关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只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大的作用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有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样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好习惯。
将道德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这样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是可爱的和有魅力的。
盐重要不重要?我想没人会否认盐的重要性,那么给每人发15克盐,请大家直接吃盐,相信没人会吃。若把15克盐放进各种汤里,人人却都愿意喝。德育与学科教学不也是这样吗?我们不应该是:因为盐很重要,所以把盐从汤里取出来,然后让学生吃盐,再让学生喝淡而无味的汤。结果学生既不愿吃盐,又不愿喝汤。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若能巧妙和智慧地运用,就会使学科教育与德育相得益彰,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