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生在数学课堂进行自主探究常见的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探索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吸取新的理念和经验,在总结中及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问题的研究,使所有学生懂得学习、学会思考,更快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课堂;自主探究;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6-0162-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6.070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in Students’ Autonomous Inquiry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GUO Shu-lian
  (Haiyuan No.3 Primary School, Ningxia Haiyuan 755299, Chin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teachers should constantly absorb new ideas and experiences, and guide students to conduct autonomous research in time in the summary, so that all students can learn to learn and think,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faster.
  【Key words】Mathematics classroom; Autonomous inquiry; Problem analysis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存在的问题的探究,吸取新的理念和外校的成功经验,增强学生感知数学建模思想,深入钻研教材、钻研学生,不断寻找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在探索中总结并形成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常见的问题集,提高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从现在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受自身专业能力以及现代教学策略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违背了素质教育和课程目标的精神,对学生在数学课堂进行自主探究造成了较大的妨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效果,成为我们教学模式改革的瓶颈。因此,正确分析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课堂改革的当务之急。
  1 整节课各环节的安排要合理,有序
  为了让所有学生懂得学习、自主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采用了“课前预习、自主探究、随堂测试”的教学新思路,整节课从新课的引入,新授,练习和课堂小结各环节的安排比较合理,有序,层次清晰,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拓展,既照顾全体,又兼顾个体,体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如果长此坚持下去,定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本节课中,授课老师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阅读,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个数除以小数》时,它的教学起点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除以整数。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很好的突破学习的重难点,教师设计了下面的铺垫性的练习。如270÷90=?;27÷9=?;2700÷900=?;让学生说说你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说出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是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后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通过上面的练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间的正迁移,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如在五年级上册“小数乘以小数”知识的生长点为,把小数转化为整数,在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教师在例题教学后设计了下面一些可以把小数转为整数的形成性练习。
  2 要正确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如何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是一节课的关键,也是教师设计练习,让学生自主生成新知过程的依据。上公开课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民主,在课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能在课中大胆质疑,在统计班中学生最喜欢吃的水果的人数时,教师明知道有个别学生已重复站立而不加以指正,(班中也有同学向老师反映某某同学已经站立过了,但教师没有予以回应。)我想这是因为在教案中教师有这样一个预设的问题:我们怎么知道班级里每个小朋友都统计到了呢?李老师想让这个问题能在后面顺理成章地出现,孰不知这样做反而使教师要对班级人数重新进行统计,这样做势必要浪费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以致后来教师就干脆造假,把总人数凑齐就算完成了人数统计,这样做的结果显然使统计失去了它的真实性和它的实际意义。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一位教师设计了下面的一组练习:1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高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你能花边长多少分米?2一個正方形的镜框,四周用木条钉成,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最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3教师拿出绳子演示长方形,再变化成正方形。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如果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知道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吗?上面的练习分了三个层次,有基础题——提高题——发展题,学生在练习中拾级而上,即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明白,不能死套公式,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灵活地选择解题方法进行解答,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3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规范,表达要确切
  小学数学教师采取适当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老师参赛前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基础备课,将平时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融入到比赛设计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科学安排、准确呈现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把学科特点和学科美丽展现地淋漓尽致,新颖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获得与会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如教案中“这是统计图吗”这句话表达就不够确切,应可以这样问:这是一张完整的统计图吗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注意倾听,更需要有适时的评价。在本课中,当学生完成了第一张统计图后教师要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看出喜欢什么水果的人数最多和最少当有学生回答:喜欢草莓的有16人,喜欢菠萝的有1人,所以喜欢草莓的人数最多,喜欢菠萝的人数最少。这样的回答显然与教师的要求不相符合,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反应比较冷淡,也没有对该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进一步启发,但我们知道该学生从数字上看出数量的多少显然是没有错的,老师对该生的回答先要予以肯定,从而让学生从观察直条的高低来知道数量的多少。从试教课到正式上参赛课,我觉得这位授课老师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只要她继续不断地努力钻研教材和改进教法,相信她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数学教师。
  总之,教师应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解题能力,力争达到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从而塑造他们应用数学进行自主思考的能力,养成了互帮互学的自主交流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庆娟.《教育科研论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J].教育科研论坛,2008.11.20.
  [2]张卫宝.让现代化信息教学为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03.25.
  [3]张艳.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J].读与写(上,下旬),2013.09.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29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