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课程中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和改革教学方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丽
新课程标准指出:“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此外,教学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学方式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此,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必须做好的工作,当前它也理应成为英语教师实行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摆脱传统英语教学单向的“培养”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关系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教学变成了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代替了学。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步,实现教学相长。要适应这种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改革单纯传授课本知识的教学方式,把“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协商式教学,以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明主、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二、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教师在实施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根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学的呈现方法应新颖、有趣、贴近生活且多样化,防止单调枯燥;要使学生的学习由“学会”转为“会学”,要让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使得学生愿学、好学、乐学、勤学、独学,从而实现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搞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主要从下面三方面进行论述。
1.使用电教媒体,优化英语教学。
现代化教学媒体,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北师大教材模块2的Unit 5 “Rhythm”中,我先播一些classical,pop,folk,jazz,rock “n” roll music and disco,folk dance,ballet,pop dance等,还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并让学生欣赏赵宏博和申雪滑冰的优美舞姿,从中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因材施教,贴近学生心理。
高中英语教材选材比较广泛,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的都是人类共同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我根据不同的内容,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图画、讲座、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作值日报告、办墙报等多种方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如:体育竞赛之类的,我则采用讨论的形式,因为学生平时就参加体育活动,通过看电视、看报纸对体育赛事比较了解,让他们讨论,他们有话可说,气氛很快就上来了。
3.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英语课外活动是中学英语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课堂教学紧密相连,是掌握英语不可缺少的辅助形式,所以英语教师要充分重视英语课外活动,精心组织,认真指导。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可以进行阅读或翻译训练,可搞一些竞赛活动,如:朗诵、记单词、讲故事、成立英语角,以班或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这有助于巩固学生课堂学到的知识,增加语言练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所谓创新就是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善于求新、求异、求变,以达到创新的教学效果。在设计活动时要尽量给学生一些开发性的训练,在操作时教师只需作一些适当的提示,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抓好课堂主渠道。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也是学生创造的地方,在课堂活动中如果教师创设一个轻松平等的气氛,学生的思维就会因此活跃起来,这样创新的灵感就会闪现,课堂教学活动也会随之精彩。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引导学生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并逐步培养他们的求异创新能力。
四、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在合作中发现知识、探索语言规律,是新一轮课改对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仅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他们只是在启发示范后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为其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努力实践和展示自己。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活动,做到活动量大小、难易程度适中,让学生讨论时有话可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此外,活动的安排也要张弛有度、活而不乱。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表现能力适时调整活动安排,以此来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那么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差异显得更为重要。教师课堂活动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由于学生在知识水平、认知程度和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不同的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因此,如果教师只关心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学生,注重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过于强调结论的正确性,就容易违背小组活动中学习重在参与、重在过程和允许不同意见存在的原则。学习有困难或性格内向的学生也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他们也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并对此加以肯定和鼓励,或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在体验中逐步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恢复学英语的兴趣。也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组成活动小组,这样就使得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有机会参与、提高。
总之,教师应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新课程标准引发的一系列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听、说、读、写、演、画的授课技能,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不断的提高,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底蕴进行重新构建。只有教师通过对自己的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更新知识、深化思想、调整行为,使自己逐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1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