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物理课堂教学的几个原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 鑫

  摘 要:文章从物理新课程标准出发,探索出了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是重视指导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启迪他们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关键词: 新课标 物理教学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物理课堂教学形式逐步发生了改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了学科本位的观念,学科之间整合性加强;新课程标准实用性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组织作用。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开展好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强化新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质量。
  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当今社会所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习具有研究性、探索性。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先采用“设疑阅读”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找出重点,并把自己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教师巡视辅导了解自学情况。然后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体验实验的魅力。还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难度稍大的演示实验,实验时要特别强调注意观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发现。接着采用“竞相问答”法,教师可以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各组学生交流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理解。根据问题的多少、难易采用必答或抢答的形式进行检测,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某组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可让其他组的学生回答。另外组的学生还可以补充、评判。如此循环,不仅可以形成集体大讨论的氛围,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的理解,同时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接着可采用“讲练点拨”法:教师根据以上环节反馈的信息,有的放矢地分析、评价,整合,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示范性。最后,教师可配以针对性的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课堂质量。
  二、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充分发展学生个性。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实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体现出主动性、能动性、发展性,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目标的主阵地。教师应让学生畅述对他们所发现的问题的看法和通过探究所获得的结论,让他们觉得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这样学生会处于最兴奋、最有刺激的状态下,所有感官都被充分调动,动脑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接受的同时往往还会提出个人看法和新的问题,从而引发更多的交流,这些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外在表现。在这种情形下,学生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有可能产生失败后的反思。这样学生的个性会得到充分张扬。如在研究机械运动这一问题时,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了有关内容。我让学生向大家展现自主学习的成果,启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界定,对参照物的选择等问题的思考引起学生的争论,配以同学之间的活动演示,让学生充分表明自己的观点,在演说、争论和活动演示中,调动学生感官,掌握知识,张扬个性。
  三、注重指导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能真正理解生活中的物理。
  我进行“探究教学”时,往往先给定器材和探究目的,按照探究的“七个步骤”进行,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思路。接着让学生根据探究目的,自选器材、探究方法进行探究。如,教学“压强”一课时,有的学生选择简单的铅笔压手指来学习,有的用雪碧瓶灌水压海绵来研究,有的用小刀刀刃和刀背切橡皮来证明。这样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上物理课的兴趣,达到了探究的目的。另外,有很多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外去完成。如:研究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时,有的观察到冬天壶嘴冒“白汽”,离壶嘴远明显,近不明显。烧汤时,掀开锅盖时锅上方冒“白汽”,停火时更明显,冬天嘴里呼出的气看到“白汽”,夏天看不到。再如给保温瓶灌水,水位升高时,发出的声音大小问题。有的说大,有的说小。我说都对,他们不解,我就让他们回去观察:1.先用细流灌水,听声音;2.再用大些的水流灌水,听声音。我让学生回到课堂再讨论,告诉他们原因。这样效果很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处处留意身边的物理现象。
  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品质,让学生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社会问题。
  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是解释自然,为社会服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此,我采取了下面一些做法。
  1.介绍科学家是如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1)瓦特在替妈妈看烧水时,发现壶盖被水蒸气顶起,他发生了兴趣,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明了蒸气机,推动了西方工业的发展。(2)伽利略在教堂里点油灯时,不小心使油灯晃动起来,细心的他观察到灯的晃动有一定的规律,回去经过实验研究得出“摆的等时性”,此后有了钟表。(3)阿基米德为了在规定的限期内,找到判别王冠是不是纯金的,整天苦思冥想,终于在一次洗澡时,由浴盆溢水想到了方法,后来进一步研究得出“浮力原理”,轮船也就随之问世了。我通过这些例子,在情感教育中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2.设计一些与社会实践相关的开放题,发展创新思维。如在学过热现象后,我给出这样的问题:寒冷的冬天,温室里鲜花盛开,这是因为温室的玻璃允许太阳的热辐射通过却阻止室内热量和水分的散发。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也是一个大温室,大气层的对流层中水蒸气是CO2等气体允许太阳的热辐射通过,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发,从而使地表温暖湿润。但是,现在的对流层中CO3的含量增加明显,引起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即“温室效应”。请你举例谈谈温室效应可能导致哪些变化?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控制温室效应。
  3.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后设计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应用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如,讲完大气压后,我设计了开放性的观察思考题: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大气压的知识呢?再如:学过热现象后我给出这样一道开放题:夏天在野外活动时,常带着牛奶补充营养,希望牛奶不致很快变质,可采用哪些方法?学生想出了很多种方法,如:用湿毛巾包,放在冰块上,放在保温瓶内,等等。这样的训练既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又使他们知道物理对生活是有用的。
  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因为知识是方法的载体,方法则是能力的体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新时代的物理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应带着激情走进新课堂,与学生共同营造起灵活开放、和谐发展的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发展、感受欢快和发现惊喜的空间,使物理课堂真正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廖伯琴,陈峰.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廖伯琴.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