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要注重实验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俊忠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能很好地实现“三维”目标。随着中考的改革,物理实验考查已作为一项必考内容,使物理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角色应该从以往的那种“授业者”转变为“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务者”。物理实验教学也该如此,应抛弃以往的“口头式”、“黑板式”实验教学,改变以往“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的现象,真正体现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正确引导学生能动手、思考,提出问题和质疑,并能解决问题,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一、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实验专业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
那么,如何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呢?从我国目前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状况来看,知识结构的构建还处于一种低效的急功近利式的被动构建状况。例如,为了文凭去函授,为了拿继续教育的课时去学习。能否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区分“创新型教师”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尺。
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专业知识,因为物理实验本身是一种科学探索的过程,对于实验的原理、实验的设计等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重视实验的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实验导入可以使学生产生由好奇转化为求知的欲望,在实验导入时,我们应创设实验情景,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现象,当这些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好奇心就会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渴望解决疑问。
例如,在引入大气压时,我先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茶杯灌满水,用一张硬纸片盖在杯口,再按住纸片把水杯倒过来。这时我让学生猜想,当我把按住纸片的手拿掉后,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纸片会掉下来,水会流出来。此时,我松开手,纸片和水并没有落下,学生惊讶不已。再如,在讲惯性时,我先做这样一个实验,在一只玻璃杯中盛适量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卡片上放一只鸡蛋,然后让学生猜想:当我用棒迅速击出卡片,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我用棒将卡片迅速击出,鸡蛋落入杯内水中。我通过这些实验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实验录像,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大多数物理实验,对于初中生来说,接触实验所用的仪器的时间很少。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对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方法了解甚少。靠教师的演示讲解,许多学生很难一下子看得清楚,等到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时候,就有无从下手或不得要领的感觉。因此在学生做实验之前,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所做实验的操作录像,在看实验操作录像的同时,利用慢放、暂停、回看等方法,向学生讲清楚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形象直观的开导,给学生做这个实验指出了正确的操作方法。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正确的操作、观察、思考和探索。
例如,“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这个实验,这是学生第一次实际操作天平。由于实验报告中所列的“注意事项”较多,调节天平的步骤较多,学生往往对天平无从下手或者干脆就不敢动它。面对这种情况,我上这节实验课,就首先放一遍《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的录像,让学生仔细观看,同时适时提示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在读数时,把标尺的特写镜头定格,让学生学会正确读数,我提示每个格代表多少克,被测物体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标尺读数,做完实验之后如何收拾天平,等等。学生用几分钟时间看完录像之后再去动手操作,就感到做起来得心应手。
四、利用简单的材料改进部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著名物理学家朱正元有句名言:“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时应尽量做到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如:在讲分子间作用力时,我拿一支粉笔从中间掰开,然后把两截粉笔的断口处同时蘸一下水,再用力挤压在一起,就可看到两截粉笔牢牢粘在一起。因为粉笔变软后通过挤压很容易使分子间达到有引力的程度。鸡蛋在物理实验中也是很好用的器材,如:讲解惯性、摩擦阻力现象时,我选用外形相似的生、熟鸡蛋各一只,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力使它们在原处旋转。能迅速旋转的是熟鸡蛋,缓慢旋转几圈就停止的是生鸡蛋。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体会,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的。
五、将实验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为了解决前面提到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目标的矛盾,在教学中我有针对性地将一些需要长时间探究才能有结果的实验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例如《运动和力》这一章探究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探究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的关系等内容就可以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从教室走到操场上,从一节课时改为两节课时上。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浮力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外开展各种迷你小实验,如用废旧牙膏皮制作小船,用饮料瓶制作潜水艇,用排液法称物体的质量,等等。学习电学知识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课外设计安装各种要求的电路、对电学中的规律课外再深入研究,检修家庭照明电路,安装简单的照明电路。学生在实际探究时不但可以学到相关的物理知识,而且能体会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小制作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发现和新的感悟,也很容易有一些新的问题提出来,有时还会闪现出成人无法想到的新奇想法。通过长期的课外实验探究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执著追求精神和实践能力必定会得到培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