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师德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 颖

  摘 要: 教师专业化包括知识与技能的完善,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本文针对教师师德建设与专业知识技能不均衡发展的现状,结合现阶段师德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教师专业化趋势下师德建设的方法。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 师德建设 专业化
  
  1.引言
  教师专业化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关注点,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完善和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专业知识技能的完善需要经过长期的专门训练,而且要具有终身学习的心理准备和行为习惯;需要广博的知识和专门的知识技能为基础;需要把服务、教育、教学、科研、学习融为一体达到专门的从事教育事业资格要求。师德提高要从点滴做起,努力提高师德修养[1]。然而,作为教师专业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师德并没有在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发展。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着师德与专业知识技能发展的不均衡性,教师的专业知能相对较高,而师德的专业化水平却相对较差或是没有得到提高。本文主要从对教师专业背景下的师德的认识谈起,结合现阶段师德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在教师专业化建设中推进师德发展的思考。
  2.对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师德建设的认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的前提。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理想、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称。教师的专业道德更是衡量其专业化的内在尺度,是对教师素质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首要的和基础性的要求。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利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师德建设并没有从传统师德向现代师德转型,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教师专业化建设[2]。
  3.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师德建设存在问题
  从现状来看,师德建设的主流趋势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受西方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师德建设仍然存在如下突出的问题。
  (1)多元的价值取向,扭曲的价值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价值取向逐渐趋于多元化,价值观念逐渐呈现出复杂的趋势。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受其影响,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伴随而来,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对师德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致使一些教师走进了金钱至上、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误区。他们不甘于岗位清贫,不安心教育,看到周围的人收入高,就不安分了。有的教师不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得以任何形式办任何辅导班的要求,为了经济利益,偷偷搞起各种名目的辅导班,还不时地暗示学生家长必须上辅导班,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辅导班上,对本职的教学工作应付了事,学校上课成了他们休息放松的地方,不认真备课,作业不论对错,都仅画一个“阅”了事。
  (2)育人意识淡薄,缺乏爱心。
  有的教师不践行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只注重教书,忽视育人,没有意识到教书育人是自己的工作职责。有的教师一下课就走人,对学生缺乏热情和关爱,在育人上没有下功夫。有的教师对“后进生”缺乏耐心,一旦他们犯了错误,便或讽刺、挖苦,甚至动辄“撵出教室”,让家长“领走了事”,育人意识严重缺乏,教师爱心严重沦丧。
  (3)敬业和精业精神缺乏,业务上不求精深。
  敬业和精业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对市场经济的诱惑,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师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工作太辛苦。因此,对终身从事“教师职业”的信念不坚定,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学生作业让家长批改,自己不肯多看一眼。对工作要求不高,业务上不求精深,不思进取,不求创新,不注重充实、提高自己;没有真正潜心研究如何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备课不能深入,讲课照本宣科,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贻误学生获取知识的良好时机。
  4.对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师德建设的思考
  针对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加强师德修养的过程,我认为应该在教师专业化视野下,以实现师德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师德建设。
  (1)坚持底线伦理要求与最高伦理准则的统一。
  在现代社会,教师职业还是一个平凡的岗位,教师是社会中的普通成员,他们的道德形成,不能脱离经济基础和道德基础,并不是每个教师的道德水平都能达到理想境界。教师自身也要生存,也有较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因此,不能因为教师职业的重要性而无视教师作为一个“人”的基本需要,过高的道德期望可能会适得其反。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师德的建设,应该以现实的社会需要和教育环境为基础,结合教师自身的发展要求,在传统教师崇高伦理的激励作用下,为教师制定切合实际的底线伦理道德。在保持底线道德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
  (2)加强教师个体的自身的道德修养。
  ①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教师应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为之感到自豪。不能设想,一个对本职工作不热爱,不感兴趣的人,能够把事业干好。高尚的职业道德的树立,也正是来源于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对事业理想的追求。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铸造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一代新人。
  ②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严谨治学,探求创新”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应具备的业务素质。严谨的治学精神,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所在。只有严谨治学才能挖掘出广大教师的潜力,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创新中,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其高尚的师德,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就能杜绝学生中的投机取巧的不良学风,形成踏实的学习风气。
  ③诚实守信,身正为范。
  诚实守信是教师的第一人品、为师的首要资格。教师不仅要言传,而且要身教,只有有诚信的教师,才能培养有诚信的学生。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诚信意识,就是教师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坚守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忠于真理,力戒浮躁学风,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创造一个良好的师德环境。
  加强师德建设,除了加强教师本身的道德修养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师德环境,也就是说强化师德条件。
  ①要提高对师德教育的认识。
  学校领导、教育行政单位、教育工会及社会各方面,都要提高对师德教育的认识,抓好师德教育。开展表彰、总结和推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先进活动,使教师明确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是每个教师的天职。同时学校还应制定和完善各种奖惩制度和责任目标,开展教育评估工作,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克服重智轻德现象。
  ②建立良好的师德素质教师群体。
  学校领导要发扬民主的工作作风,灵活的领导艺术,公平对待全体教师,使全体教师凝聚起来,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教师群体。教师要在互相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
  ③解决教师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针对教师生活上存在的许多实际问题,努力改善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使教师安心于自己的职业,忠于职守,以他们的高尚人格和楷模行为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而努力奋斗。
  5.结语
  总之,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新的世纪呼唤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有赖于高素质的教师。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大力培养教师的师德意识,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教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培养“四有”新人的历史使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乐平.师德:教师职业的灵魂.江苏教育研究,2009,(32):4-5.
  [2]侯艳.浅析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科技资讯,2008,(12):136-1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8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