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践与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秦 颖

  摘 要: 随着“两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技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日趋凸现。本文从教学主体、教学现存问题与课程内容设置三方面出发,对职业技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作出分析,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创新观念等方面提出建议,探索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路子。
  关键词: 职业技术院校 “两课”教学 教学改革
  
  “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各级各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和主环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鲜明特点,给以大学生为主要授课对象的“两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如何赋予“两课”以新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成为近年来越来越受大家关注的课题。
  一、职业技术院校“两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政治理论课改革,中宣部、教育部曾成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调研领导小组,经过将近9个月的大规模调研,总结出政治理论教学的诸多弊病。包括:政治课门数和课时比重偏多;在内容上各门课程之间有所交叉,与中学政治课也存在重复;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等。于是官方从去年开始对“两课”进行改革,原来洋洋洒洒的七门课缩短为四门,但新编的政治课教材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北京一所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仍然不愿意上政治课。目前,政治教学改革似乎还只是停留在对课程结构的调整,没有更深入地涉及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和观念更新等层面,故而改革成效不明显。结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特点,目前在高职学生中进行“两课”教学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学主体的理论学习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动力。依据教育动力学的观点,教学必须有动力。一般而言,教学动力来自三个方面:国家意志、学校和教师意志、学生意志,即国家、学校和教师、学生个人为应对环境的压力和挑战,而产生的学习需要和欲望。只有三种意志在方向上一致并且实行有效整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两课”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动力,有些学生学习态度消极、被动,教学的实效性差。产生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课”教学的国家意志(包括学校和教师意志)与学生意志不够一致,难以形成强大的教学合力。首先,“两课”教学难以满足学生追求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需要。多年来,“两课”教学过多地重视“两课”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而严重地忽略了“两课”对个人的价值,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而且,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的职业定位是技能型人才,毕业找工作更偏重于技能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课程,特别是政治理论课程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导致社会上、学生中容易产生政治理论课程“无用论”。
  其次,“两课”教学未能满足学生探索社会问题的需要。信息时代,学生比较热心关注社会,迫切要求探索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更加希望通过课堂获取新信息,有思想的闪光点,而“两课”的真理性思维模式只说出了一种声音,所有的问题只回答出了一种答案,它基本上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怀疑,论证,进而解惑的需要。学生想知道的,“两课”讲得很少,而学生不想知道的,“两课”讲起来没完。
  最后,“两课”教学没有满足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需要。高职阶段,学生正进入思维逻辑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对逻辑周延和知识完型十分敏感。他们对事物、对理论都愿意追问“为什么”,而且,往往一直追问下去。这是他们的逻辑周延和知识完型的需要。我们的“两课”很难满足这种需要。职业技术院校的“两课”创新,必须充分认识教学动力的价值,系统解决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各种问题,真正将国家动力与学生动力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学合力。
  第二,教学工作者面临三大矛盾:教学内容增加和课时压缩的矛盾、政治课程设置单一性与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化的矛盾、学校重视和学生漠视的矛盾。现在,职业技术院校的“两课”教学上有向两级分化的趋势。
  一方面,在大环境的要求下,教师严格遵循教科书和大纲,不敢拓展或有选择地删减,但是职业技术学院要保证学生的专业课时量和实训教学,为学生顺利走向职场打好基础,这就出现了政治教学内容多与理论课时量少的矛盾,容易造成填鸭式的灌输,学生感觉枯燥,只求拿学分。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2008新版教材时间跨度大,内容涉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共十五章330页,加上学生对于这段历史缺乏认识,教师还需要根据情况补充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知识,如此庞大的体系与信息量想要在一个学期有限的课时里让学生消化、理解,并且还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教学质量,让学生活学活用,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另一方面,在高职教学不断提出改革创新的今天,面对学生对于政治教育的负面情绪,教师花心思,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希望通过变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活跃课堂。虽然,这对于“两课”教学的尴尬现状有一定的改善,但是治标不治本,容易陷入脱离教材,一味追求课堂效果的误区。
  第三,课程设置单一,多理论少实践。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比较抽象,而且时代的变化比较大,使某些理论与现实脱节。我班学生时常反映,书本上的内容多是空谈理论,要求老师讲授和现实生活相关的知识,讨论一些现今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情况和热点问题,让他们能活学活用,并在现实生活中能得到启发和验证。“两课”在改革后,缩减为四门,但是教材的单一性和真理性没有改变。一直以来,我们就被告知思想政治课上的内容就是真理,不能出现观念上的错误,但是思想的本质在于思考,一个不能怀疑,不能问为什么的课堂本身就不是一个活着的课堂。马克思曾说:“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有一种存在的形式呢?……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色彩。”要让思想政治课不“在光明中失明”,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
  二、关于职业技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根据教材结构划分专题,适当补充贴近实际、通俗易懂的知识,拓展高职学生的视野,增加信息量。由于职场对于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很高,因而学校很注重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这也是理论课程课时分配少的现实情况。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是一个难题,根据教材结构划分专题,让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有重点地进行专题讲解,不失为一个解决的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也要考虑职教学生的特点,要在内容选择上更贴近实际,也要更加通俗易懂,侧重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教育,市场经济知识教育,使学生觉得政治理论很现实、很有用而且能够学得会。
  第二,在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上,可以采用理论教学与原著学习、讲授教学与讨论学习、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师讲授与电化手段、系统讲授与专题讲座五个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

  目前,武汉大学已普遍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注入式教学,实行了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双向互动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了一套“听、看、读、议、写”的教学模式,即,听老师讲课、专家讲座;参观、调查研究、观看电视录像;读教材、原著及其他参考资料;讨论、演讲、辩论;写以心得体会为主要内容的小论文,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职教学生和高教学生存在差距,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上,可以借鉴高等教育中的成功范例,根据不同学校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吸收。
  第三,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创新观念。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涉及面广,难度大,学生不容易接受,部分在职业院校从事思想政治教学的老师因此产生负面情绪,只求完成工作量,不求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只有多思考、多总结、多创新,深入到学生中收集教学反馈,才能找到教“活”这门课的好方法,进入一个和学生互动互助的良性循环。
  其次,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强调“职教学生素质差,理论知识底子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把握职教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科教育和心理引导结合起来,讲学生听得懂的知识,讲学生听了能用的知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理论课程,但不只是理论课程,它更需要实践的检验,教育工作者不能脱离现实空谈理论,要让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能说能写能思辨能反诘。我在讲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章时发现,学生们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很有兴趣,在讲到通货膨胀、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市场上的金融工具时,他们能主动联系现实生活,思考问题,提出疑问,部分学生能在课后的小论文中谈出自己的观点。所以贴近生活也是上好思想政治课、活跃课堂的有效方法。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浅层次治标向深层次治本转变,由单纯的思想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们所生活的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远非某一种思想就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沉郁转型。高校教师的职责是力所能及地把各种思想作为知识介绍给学生,让他们据此形成自己的判断。同时,要注意学习和运用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努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配合班主任及学生会、团委会的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传递知识,更要培养能力,和谐心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4]石云霞.“两课”教学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5]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6]党中央十六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7]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8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