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小说中的粗人形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 鹏

  摘 要: 中国的小说史上有许多粗人形象,本文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粗人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以及在现当代小说中粗人形象减少的原因。
  关键词: 中国小说 粗人形象原因
  
  一提起中国小说中的粗人,我们可以毫不费劲地列出许多来:《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水浒传》中的李逵;《杨家将演义》中的孟良、焦赞;《大明英烈传》中的胡大海;《岳飞传》中的牛皋;《隋唐演义》中的程咬金;《红楼梦》中的薛蟠;《三侠五义》中的徐庆;《铁道游击队》中的鲁汉;《李自成》中的刘宗敏……许多小说中都塑造有一个或几个粗人类型的人物形象,形成了一个粗人形象系列,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所没有的现象。仔细思考一下,可以发现其中是有深刻原因的。
  一、现实生活中不缺乏社会原型
  文学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
  我们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脾气粗暴、生性耿直、头脑简单、做事不考虑后果这种类型的粗人。他们做精细活做不好,或者干脆不会做,而许多在别人眼里很难完成的粗重事情、艰巨任务,他们却能不感到艰巨、不感到怎么困难就完成了。
  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原型经过创作者的一番概括、提炼、加工、升华,将许多粗人的表现集中体现在某一个人物身上,形成典型,反映在小说中,就出现了这样的一系列的粗人形象。
  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社会原型,小说中才有了这样的粗人形象。
  二、小说中有粗人形象是中国小说的传统
  在小说中塑造有粗人形象,是中国小说的一种传统。这种传统是逐步形成的,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属于小说范畴的远古神话传说中,与日逐走的夸父、怒触不周之山的共工等可以说是较早具有粗人性格的人物形象。他们的形象虽然并不是很丰满,但可以说是中国小说中粗人形象的发端。他们的主要的特点是粗鲁。
  在属于小说雏形的先秦散文的寓言故事中,粗人的形象就更多了。揠苗助长的宋人,买履的郑人,守株待兔的宋人,刻舟求剑的楚人……太多太多。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头脑简单。
  在汉代,司马迁的《史记》虽然不是小说,但带有一点小说的意味,由于运用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包孕着后世小说的因素。许多写人物的篇章,我们可以当作小说来读。《项羽本纪》中的项羽可以说是第一位刻画得形象丰满的粗人。因为《史记》不是小说,所以不能说《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是中国小说中第一位形象丰满的粗人形象,但后世小说中的粗人形象特点在他身上都具备了。
  在汉代以后、明代以前的历代小说中,粗人形象也常有出现。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世说新语》中的周处,唐代李朝威《柳毅传》中的钱塘君,等等,但人物形象都不怎么丰满。
  到了明代,由于《三国演义》中张飞这个粗人形象地成功塑造,才使中国小说史上出现了第一位真正意义的丰满的粗人形象。而张飞这个粗人形象实际上从晋代陈寿的《三国志》出现以后就由民间艺人在讲三国故事的过程中逐步开始塑造了。另一位中国小说史上杰出的粗人形象――《水浒传》中的李逵也是经过长期塑造才完成的。
  由于张飞和李逵这两个粗人形象地成功塑造,受此影响,许多小说作者开始有意识地塑造粗人形象,虽然影响都不及张飞和李逵,但却和这两个粗人形象一起,形成了一个粗人形象系列,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因为几乎没有受到像中国这样的影响,所以在他们的小说史上也就没有出现像中国这么多的粗人形象。
  三、粗人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粗人形象自己就是小说的主角。
  许多粗人形象在整部小说中有一些篇目专门讲述他们的故事,应该说他们就是这些篇目的主人公,这在《水浒传》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水浒传》中描写众位英雄好汉的故事,没有一位英雄好汉是整本书的主人公,往往都是一个或几个回目叙述某一位英雄好汉的故事,一个或几个回目又叙述另外一位英雄好汉的故事。专门叙述李逵的故事的回目有好几个。
  2.粗人形象是小说主人公的陪衬者。
  粗人形象是小说主人公的陪衬者,这是大部分小说对粗人形象的定位。小说通过粗人形象的衬托作用,突出主人公的正确,聪明,看得清事情发展的方向,使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更加伟大,从而更突出主人公。
  3.粗人形象在小说中往往起到调节气氛、曲折情节、促进自身和其他人物形象走向成熟。
  在小说中,粗人形象一出场,往往就活跃了气氛;由于其头脑简单,急躁粗暴,所作所为常常带来与其愿望相反的结果,有时甚至是很严重的,这样就增强了故事情节的曲折性;同时,与其他人物的交往和斗争,粗人自身得到了锻炼,思想上发生了变化,促进了自身和其他人物形象走向成熟。
  4.粗人的进步――粗中有细,老百姓非常喜欢的情节。
  在小说中,粗人形象在经过一番锻炼之后,变得聪明起来,也会开动脑筋,设计自己的行动,往往取得成功,这就是俗话说的粗中有细。许多小说中都有这样的情节。这样的情节人们常常津津乐道,非常喜爱,这也是小说出彩的地方。
  5.粗人形象寄托了塑造者对陈旧、僵死秩序的反抗理想。
  粗人形象寄托了塑造者反抗旧制度、反抗旧秩序的理想,这在《水浒传》中的李逵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有关宋江起义的历史资料非常少,这就给创作者留下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各个创作者又根据自己的喜好对人物形象加以改造,最后在施耐庵的手里定了型。李逵说出了作者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做出了作者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排解了作者心中长久的压抑,感觉非常痛快。
  四、现当代小说中粗人形象有减少和消失的趋势
  现当代小说中很少有粗人形象,即使有,作用也非常弱化,有消失的趋势。
  由于反映的时代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平等,对于生活中的粗人在其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头脑简单、做事鲁莽的缺点,其家人和周围的人都可以直言不讳地批评和教育他。
  由于教育的发展与普及,现代的小孩在七八岁前就接受教育了,七八岁之后开始上学校读书,要读十年左右的书,许多人甚至读的时间更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人,头脑再简单,也会变得复杂起来;做事再鲁莽,也会变得谨慎起来。粗人也会变成“细人”了。
  另外,粗人适合做办事员,不适合做指挥员,影响人们生活的范围变小了,深度变浅了。总体说来,粗人的社会影响变小了。
  现当代小说要反映现今的时代,粗人形象在小说中自然会减少和弱化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受教育的水平越来越高,粗人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将逐步消失,粗人形象也将在反映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小说中消失,虽然这种消失并不同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82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