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小学数学教学在活动中精彩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德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新课程改革视学习数学为“做数学”的过程,凸显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将本课设计成“招考营业员”、“我是小顾客”、“物物交换”、“用物兑币”等几项活动,使学生经过付币、贴币、兑币的实践活动,发现付出的钱币与兑换的钱币相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有所差错,他们就会自己查找原因。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而且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成功的体验不仅是培养学习的催化剂,而且是激励学生不断学习的有力保证。小学生具有好强、爱表现、爱无拘无束地展示自我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培养和保持学生的“我能行”学习心理,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勇气,善于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从而将小学生的特点转化为较强的内在动力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一次数学课上我出示了一道题:“在一个农场里,有一群鸡和兔,共有100条腿,36个头,同学们,你知道有多少只鸡和多少只兔吗?”在介绍了该题是来自于中国古代的“鸡兔问题”之后,我首先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发现。几分钟过后,有一位学生举手了,我示意让他回答。生说:“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我给这群小动物喊口令:‘鸡不动,兔子起立!’”顿时,教室里一片笑声,待安静下来,这位学生继续说:“这样它们都只有两条腿在地面上了,就得到72条腿(2×36)了,那么从少了的28条腿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兔子是28÷2=14只……”我问道:“你为什么会想到这种方法的?能告诉大家吗?”“我让兔子起立,实际上是将兔子的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和鸡的腿一起计算,一部分单独计算,抓住这个关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其他学生听后都鼓起了掌。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师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企业参观、调查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例如,在教学“比例”这一课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谁能想办法测量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学生有的说爬上去量,有的说放倒旗杆量……我鼓励学生思考:“有没有更方便、更快捷的方法呢?”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当学生学习了“比例”这一单元后,我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引导学生用“量杆子的影子”的办法来求得旗杆的高度。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碰到了新的问题:在有阳光照射的情况下,可以用竖杆子的方法来测量旗杆的高度,如果碰到阴天,没有“杆子的影子”,又该怎么办呢?于是学生又在实践中反复进行探索,终于有学生想出了用“镜子放在地上照”的办法。这样,“开放”的课堂,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了更广阔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合作习惯
  
  “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操作,还要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在合作学习中,我主要采用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合作、自愿结合合作三种方式。
  
  1.同桌合作。同桌合作一起学习,有了倾诉对象,学生往往都愿意说一说。强烈的表现欲使他们的思维相对活跃,而且可以相互启发,学习效果比较好。如《比一比》一课,在我让学生观察图中画了什么时,学生只是看了看而已。我让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思维就活跃起来。在相互说一说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观察、描述的过程,同桌两人还能相互启发,观察起来比较细致、完整,能把图中客厅里有哪些物品和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说清楚。在此基础上,再来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学生便能相对流畅地进行思考和表达。
  
  2.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教给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宽松的氛围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如学习《统计》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同学喜欢吃哪些水果,以便决定元旦茶话会该买哪些水果。小组长请同学准备好水果图片就可以发问:谁喜欢吃西瓜。喜欢吃西瓜的同学马上把西瓜图片摆到桌子中央。小组长立即统计出喜欢吃西瓜的同学的人数。全组同学齐心合力,迅速、有序地统计出本组同学到底喜欢吃哪些水果。这样,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挥。
  
  3.自愿结合合作。自愿结合也就是学生自由结合成临时学习小组。在这样的小组里,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更大,由于学生大都选择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交流,因此这种合作方式最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如学习20以内的减法,在掌握了计算方法后,学生还需要在大量练习中进行强化巩固,提高计算能力。每堂课上,我都拿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自愿结合,进行用数字卡片练习加、减法的游戏。由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兴趣特别浓厚,在自主、充分的练习中,学生的计算能力显著提高。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激发灵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课堂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340.htm